關鍵字:助行器
-
健步如飛阿嬤突不能走非中風! 竟是頸椎血塊壓迫造成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363高齡74歲的「阿琴嬤」,平時身體健康硬朗,但最近時常感到肩頸痠痛,因此常去按摩針炙。某天早晨起床時忽然右腳無力、嚴重步態不穩無法行走,於是趕緊打電話叫救護車,緊急送到衛生福利部台北醫院就醫。阿琴嬤到院時已嚴重到解小便困難,必須放置導尿管。急診醫師緊急安排頸椎磁振造影,確診為頸椎硬腦膜外病灶壓迫脊髓神經所造成。 -
83歲阿嬤突然中風 及時「動脈取栓」助患者恢復行動力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483邱孟祈醫師表示,動脈取栓術是搶救腦中風的重要技術,病人只要在時間內送達醫院,可以將血栓從血管中移除,大幅增加病人預後,有機會可以下床走路、提高生活品質。 -
骨鬆症患者注意! 7大指標中1就符合極高骨折風險族群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118根據2020年美國臨床內分泌醫學會骨質疏鬆症治療指引建議,骨鬆極高骨折風險族群可優先使用「促進骨質生成藥物」,以快速提升骨密度和降低骨折風險。目前骨鬆藥物在健保給付已更為完整,促進骨質生成藥物也有了不同的選擇,為再次骨折的極高風險患者提供更積極且更方便的治療選擇。 -
居家復能降低家屬照顧負擔 2大申請管道協助患者康復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3213居家復能目標達成後,江先生表示,從返家後見到自己在動作功能上的進步,也期望能在下半年出門回到教會時,將自己意外後的感觸跟生命經驗分享給教友,很感謝能在居家復能時透過物理治療師的協助,能讓自己快速回到積極復建的道路上;太太也表示,居家復能不僅給予江先生動作功能上的協助,同時也能提供照顧者心理上的支持。 -
疫情流行期間活動量減少 老年人肌耐力不足跌倒風險高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2786今年1月份參與線上調查的2,074名50至80歲的美國成年人中,有超過3分之1的人表示,他們身體活動量減少了許多,有27%的人更表示身體的靈活性、肌力和肌耐力都變差了;還有25%的人指出自己行走能力下降,現在需要使用拐杖、助行器或車輛輔助 -
半年內1根骨頭竟斷了2次! 醫師揭關鍵原因是長輩大忌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2563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骨科主治醫師楊瑞成說,「老年人經不起摔、跌倒」,但因下肢關節退化、肌肉萎縮無力、中樞神經系統或內耳病灶等原因,成為高風險跌倒族群。 -
在家防疫也要防跌! 家有老人居家環境安全掌握5要領
醫美減重 / 養生抗老4771根據國民健康署106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資料顯示,65歲以上老年人中,約每6人,就有1位在1年內曾有跌倒的經驗(占15.5%),而依衛生福利部歷年死因統計,跌倒也是導致65歲以上長者事故傷害死亡原因的第2位。跌倒會造成頭部受傷、骨折等,嚴重跌倒則會造成長期臥床,甚至死亡,曾經跌倒的長者常因害怕再次跌倒,而在生活中更依賴家人,使健康照護上的需求及複雜程度增加,並花費更多人力及金錢,國民健康署呼籲長者及家屬,防跌要從生活小細節做起,規律運動、維持居家環境及用藥安全,都是防跌的好方法。 -
癌症骨轉移不再是絕症 最新冷凍膠技術提升癌友存活率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10547根據奇美醫學中心統計,易發生骨轉移的癌症前3名分別為乳癌、肺癌及攝護腺癌,以往發生骨骼轉移後存活期約3至6個月;癌症骨骼轉移的症狀包含疼痛、骨頭缺損而最後會導致病理性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