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化療副作用
-
膀胱癌末患者福音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納入健保
癌症新知 / 其他癌症5580膀胱癌在臺灣男性癌症發生率排名第9,症狀以肉眼可見的無痛性血尿為主,分布的年齡層以40歲以上中老年為主,男女比例約為55比45,早期的膀胱癌(非肌肉侵犯型)治療方式,以經尿道膀胱腫瘤切除加上術後膀胱化學灌藥為主;局部晚期膀胱癌(肌肉侵犯型)以全身性化學治療加上放射線治療,或是根除性膀胱全切除手術為主;轉移性膀胱癌(淋巴轉移、臟器轉移或是骨頭轉移)則以全身性化學治療為主。 -
66歲婦難熬乳癌化療副作用 中西醫整合療法改善不適
癌症新知 / 乳癌2826亞洲大學附屬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王崧表示,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乳癌治療策略越來越多,包括手術、放射線治療、化學治療、標靶治療、抗荷爾蒙治療等。此外,目前乳癌治療已趨向個人化,醫師將針對患者的荷爾蒙受體(ER、PR)、第2型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Her2)及細胞增殖指標(Ki67)等多種生物特性,制定不同的治療計畫。 -
癌症化療有損免疫力 減輕骨髓抑制提升存活率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8721中醫師陳瑞聲表示,現代醫學已有許多方法可提早確診某些癌症,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效果更好,目前主流治療方式仍以電療、化療、標靶治療為主,但其所帶來傷害骨髓的副作用,會導致人體免疫功能白血球、血紅素、血小板下降,許多患者並非是癌症奪命,而是因免疫功能不足引發細菌感染敗血症或急性肺炎及血小板不足大量出血,而失去性命。 -
中醫輔助減輕化療副作用 維持骨髓造血正常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3052中醫師陳瑞聲醫師表示,許多癌症因確診不易,不少人突然得知罹癌,第一時間都難以接受。癌症目前主流治療以化療、標靶治療、放療為主,其所產生的副作用會造成免疫功能不足,骨髓抑制嚴重可能引發細菌感染敗血症。想減輕患者痛苦的唯有保護骨髓功能,盡量少受化療標靶藥物傷害,這樣才能真正輕鬆做化療,治療才會順利。 -
癌症化放療後免疫下降 中醫輔助修復存活率增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4160化療藥物在殺死癌細胞的同時,也會傷害正常細胞,由於化療藥物無法辨識器官位置,累積幾次化療後,容易殺傷骨髓黏膜及造血細胞功能。每次化療前的抽血檢查,如果白血球、血紅素、血小板指數低於化療標準值,患者將難以繼續接受化療,甚至療程可能被迫中斷,影響抗癌療效。 -
挺過抗癌化療艱難期 提升免疫是關鍵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3747中醫師陳瑞聲說明,雖然抗癌療法推陳出新,但大多數癌症治療仍以化療為主,且效果因人而異,並非每個人都能因為化療就讓病情好轉,重點是病人承受不住化療副作用病情急轉直下的也大有人在。 -
經期血塊如燒仙草 原來是急性骨髓性白血病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3535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理事長唐季祿說明,白血病俗稱血癌,並非常見癌症,每年約2,000名新病人,其中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是最常見的血癌,每年約新增800案例。過去血癌好發年齡較其他癌症輕,但2000年後發生於60歲以上的病人比例增加,已占一半,但45歲以下患者仍占3成。 -
融合感官記憶巧克力 主廚助癌友重拾味覺
癌症新知 / 抗癌鬥士5615患有卵巢癌的蘇珊娜(Susana Quevedo)因為化療副作用導致「味覺障礙」,讓她不能像過去那樣品嚐食物。但現在,蘇珊娜重新發現了巧克力的味道,她表示,一切都像那道甜點有了心跳,生命的心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