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化療
-
不孕症治療成功關鍵 基因檢測升級AI智能精準掌握好孕
兩性關係 / 不孕症7900璟馨婦幼醫院-喜孕生殖中心的唐訓翰醫師指出,當經過一連串的輔助受孕、人工授精等不孕治療後,仍無法順利懷孕的人,這時試管嬰兒就成為求子的一線希望。而試管嬰兒的原理是將女性成熟卵子取出,以人工方式在體外與精蟲進行受精,形成受精卵後再將胚胎植入子宮,等待受精卵著床、懷孕。 -
Janet為1原因35歲決定凍卵 醫曝:5類對象應積極考慮
兩性關係 / 不孕症3764女星謝怡芬Janet日前出席生殖醫學中心記者會,分享自己透過凍卵求子的過程。她在婚後第1胎以自然受孕方式生下長子Egan,然2019年二度自然受孕時卻意外流產,備受煎熬。日後解凍4年前(2016)凍存的卵子求助試管嬰兒治療,1次就成功,懷下Dylan。Janet更以紀錄片《心跳:生命奇蹟》,親自向世人訴說婚後不孕的心路歷程與治療過程。 -
痛風發作疼到難走路! 尿酸生成過多、代謝減少都不行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129台灣飲食文化相當多元,麻辣火鍋、夜市小吃、精緻甜點等美食應有盡有,許多民眾也因此患有代謝性疾病,像是有「皇帝病」之稱的痛風,也變得更為普遍,食藥署表示,痛風發作時會導致病患劇烈疼痛或行走不易,因此對病人來說,日常控制普林的攝取相當重要。 -
講座報名/質子治療對抗癌副作用低! 醫曝治癌新趨勢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6990北醫放射腫瘤科主任暨北醫質子中心副主任李欣倫醫師表示,「質子治療」是先進的放射治療,也是全球腫瘤治療的新趨勢。質子治療可以精準地在指定目標進行能量釋放,達到消滅腫瘤的目標,但幾乎不會對照射路徑上的健康組織造成傷害,可以說是癌友治療的希望之光。 -
食藥署擴大「必要藥品清單」近百項藥品 抗感染類最多
醫藥衛生 / 藥品安全3703戰爭等狀況造成缺藥的問題不容忽略,食藥署預告修正「藥事法第27條之2必要藥品清單」,以因應疫情、俄烏戰爭、通膨、因解封傳染病增加的關係,各國傳出藥品供應穩定性之問題。本次修正後的必要藥品將增加至479項,其中新增最多的,分別為「抗感染藥品」(共25項)、細胞毒性與輔助類化療藥品(共19項),及心血管藥品(共12項)。 -
壯年男罹大腸癌併器官轉移 手術與腹腔溫熱化療現生機
癌症新知 / 腸癌3572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大腸直腸外科張伸吉主任指出,在疫情下很少人前往醫院,導致大腸癌患者發生腸道阻塞症狀,腹部變大了才就醫。情況有多嚴重?張伸吉醫師說明,以前在第0期就能發現,現在發現都在3到4期以上;且以他自己為例,過去臨床上每個星期可以發現2位到3位新增病患,近半年卻是每天新增2位病人,因腸阻塞需要做急診手術的大腸癌病人有3成以上。不過,遇到「多處器官轉移的大腸癌」,目前臨床上仍有機會清除癌細胞並治癒 -
慢性淋巴性白血病友福音! 口服標靶新藥將納健保給付
醫藥衛生 / 全民健保3372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指出,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為歐美國家常見的白血病,在亞洲的發生率很低,國健署109年癌症登記報告顯示,整年度新增 241 人,占白血病發生人數9%,多數患者早期並無症狀,均在健檢時因白血球過高而意外確診。 -
癌症治療壓力大!為防癌疲憊 長庚開發模型登國際期刊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4229女性月事異常,一定要提高警覺!40多歲林小姐本身是職業婦女,生活相當忙碌,日前發現月經量異常增多,原本不以為意,但健檢時發現子宮內膜變厚,就醫確診3期子宮內膜癌,療程期間,醫療團隊以最新預測模型預判她有較高機率出現「癌因性疲憊(Cancer-Related Fatigue, CRF)」的副作用,經即時處置,順利恢復健康,該項預測模型的研究成果近期也成功刊登在知名國際期刊《Canc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