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口腔黏膜檢查
-
口腔癌化療後切除腫瘤 可保顏面及口腔功能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3537口腔癌為我國25到44歲男性最容易發生的癌症,平均死亡年齡為54歲,較其他癌症早10年以上。在台灣,約九成的口腔癌患者有抽菸、喝酒、嚼檳榔等習慣;其餘一成則好發於65歲以上年長者,因基因變化導致口腔黏膜自體修補能力變弱,使得口腔黏膜上皮容易受損,不易自我痊癒,最後造成病變形成口腔癌。 -
父親嚼檳榔 孩子代謝症候群風險增二倍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3460台灣大學陳秀熙教授研究證實,男性嚼食檳榔者罹患糖尿病或高血糖、代謝症候群危險性皆顯著高於未嚼檳者,顯示檳榔不僅對於口腔癌有重要影響,也與代謝症候群有關。 -
免費四癌篩檢 大幅降低罹癌風險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2564剛滿50歲的葉女士是醫院員工,在醫院鼓勵之下,接受員工癌症篩檢,沒想到乳房X光攝影檢查結果發現異常,並確診為0期乳癌原位癌,所幸經手術後,現在只需定期回院追蹤。 -
一天百顆檳榔 口腔黏膜病變恐罹癌
癌症新知 / 抗癌密碼1125 -
預防四癌有撇步 健康照護自我把關
癌症新知 / 抗癌密碼2116癌症蟬聯31年國人十大死因之榜首,其中政府根據國人常罹患的四大癌症,子宮頸癌、乳癌、口腔癌、大腸癌,進行全國性的篩檢。邱仲峯醫師指出,子宮頸癌為婦女常見的癌症之一,30歲以上婦女應每3年1次抹片檢查,而固定單一性伴侶、全程正確使用保險套等,都是保護自己最好的做法。 -
健檢越貴越好?家族病史決定檢查項目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062有鑒於此,台北市紅十字會在3月底邀請了雙和醫院家庭醫學科暨健康管理中心林英欽主任為民眾主講「健檢好好玩:善用健康檢查營造健康人生」,期望民眾能透過專業醫師的解說,對健康檢查能有正確的認識。
-
守護家庭不破碎 癌篩「疑似陽性」務必確診
癌症新知 / 癌症百科3411北市衛生局健康管理處處長林莉茹提醒,癌症篩檢結果為疑似陽性或異常,可能是癌前病變或零期癌症,民眾切勿忽視,應儘早複診,儘早阻斷癌前病變,儘早診治存活率高且預後佳。 -
拒絕口腔癌 向菸酒檳榔say No!
癌症新知 / 癌症百科2914根據統計資料顯示,國內抽菸人口罹患口腔癌的機率是一般人的18倍;而嚼檳榔的人口中,罹患口腔癌的機率則比一般人增加28倍;若是抽菸又嚼檳榔,罹患口腔癌的機率則大幅提升為89倍;其中,最危險的族群就是嚼檳榔、抽菸、喝酒三種壞習慣都有的人,罹患口腔癌的機率高逹一般人的123倍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