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口腔
-
你正為黃板牙感到困擾? 網友分享6大「牙齒美白法」
健康養生 / 話題懶人包8308潔白明亮的牙齒,是提升笑容魅力與整體形象的關鍵。然而,日常生活中飲用咖啡、茶等深色飲品,加上抽菸、清潔不當等,都可能讓牙齒逐漸變黃,使人笑容漸失自信。想恢復牙齒的亮白潔淨,其實不必花大錢進行醫美療程,有些方法在家就能輕鬆嘗試。《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近6個月內「牙齒美白方式」相關話題的網路聲量,帶您了解網友熱議的6大牙齒美白方式有哪些。 -
長庚研發冷凍槍治療消除良性口腔血管病變 登國際期刊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767767歲退休婦女性總習慣帶著口罩,因她口中有顆乒乓球大小的腫塊,以致下唇嚴重變形,外觀驚人,幾乎門不出戶。原本以為牙周病所致,但牙醫師驚覺有異,轉介至口腔外科,檢查及病理檢查後確診為「良性口腔血管病變」。醫療團隊進一步追蹤33名「良性口腔血管病變」患者,其中67歲女性於接受3次冷凍治療後,病灶明顯縮小,最終完全消失,6個月追蹤也未見復發。整體來說,病灶復發率極低,證實冷凍槍治療的穩定性與長期療效,該項研究成果登上國際期刊「臨床口腔研究」。 -
擺脫惱人鼻過敏、鼻塞、打呼免開刀 門診手術快速解決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6330許文龍醫師分享案例提到,門診曾遇有1名女士眼睛突然腫起來,竟是鼻過敏導致鼻竇產生負壓,進而壓迫眼球造成腫脹,有輕微外凸現象;另1名年約40歲婦人,自訴從小就是過敏體質,因夜晚睡覺常常鼻塞,嘴巴都會打開呼吸,但常覺得睡不飽,白天精神狀況差,注意力難以集中,影響工作表現。 -
新生兒腸病毒傳染2大途徑 準父母與照顧者做好4大防疫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7999今年累計9例腸病毒重症,為6年同期最高,造成6死,均為新生兒,其中5名寶寶死於伊科病毒11型重症。兒科醫師警告,新生兒感染後病毒後,可能在短短1、2天內惡化為重症,危及生命,家長與照顧者應格外警覺。 -
幼童適度咀嚼有益身心健康! 助預防肥胖、活躍腦功能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5038炎炎夏日容易感覺口渴,喝飲料止渴,卻常因感覺不餓了而忽略正餐進食。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牙科主治醫師許玲欣說,咀嚼是進食時一種間歇性的節律行為,經由牙齒和顳顎關節運動,需要舌頭、臉部與咀嚼肌協調配合;在此過程中,唾液分泌,分解食物並協助吞嚥。唾液能保持口腔濕潤,並有補充水的作用。經研究指出,咀嚼不只是一個機械過程,更是一種感官體驗。 -
及早發現癌前病變保健康! 北市推篩檢線上刮大獎開跑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4446癌症為台北市10大死因之首,發生年齡有年輕化趨勢,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於114年擴大癌症篩檢年齡,以降低癌症發生率,為鼓勵市民養成定期癌症篩檢習慣,台北市政府衛生局及財團法人台灣癌症基金會,合作舉辦「健康特務行動:刮出你的身體密碼」癌症篩檢線上刮刮卡活動,凡居住台北市且符合大腸癌、乳癌、子宮頸癌或口腔癌本次活動篩檢資格者,且於活動期間完成任一項篩檢,即可參加線上刮刮卡活動,獎項高達千餘名,未刮中者,還可參加「隱藏寶藏加碼獎」,有機會抽中首爾來回雙人機票及飯店住宿券,活動總獎金高達30萬元,趕緊揪親朋好友一起來篩檢! -
北市10大死因排名!癌症續居首位 COVID-19退出10大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4804113年臺北市死亡人數計1萬9,734人,較112年減少821人(-4.0%),主要因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死亡減少754人(-72.3%)所致。死亡率為每十萬人788.9人,下降34.5人(-4.2%)。排除人口老化因素的標準化死亡率為每十萬人307.4人,下降6.5%。 -
老年人從齒美麗重拾自信與尊嚴 銀髮族隱形矯正受青睞
健康養生 / 口腔植牙5973楊大為醫師說明,牙齒矯正透過牙套施加力量促使牙齒在齒槽骨中移動。對成年人而言,因牙齒與牙床結構較硬,移動速度會稍慢。若本身有牙周病、牙齦萎縮或牙床骨高度較低者,更不適合過大的矯正力道。此時,隱形矯正的優勢便能顯現,它能溫和控制每一步力量,確保牙齒移動過程更安全穩定。若再搭配矯正加速器OrthoPulse,更能刺激骨質代謝,助牙齒更容易移動,同時減緩疼痛與發炎,避免牙床骨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