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合併症
-
吞嚥疼痛因疫情遲就醫 檢查竟是腫瘤上身差點延誤治療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3324王先生早發現自己吞嚥困難與疼痛,卻害怕疫情期間就醫。門診時,吳弘斌主任發現王先生右頸部腫塊,合併症狀出現半年多,拖到不能再拖。他告訴王先生,醫護人員均會依衛福部感染管制指引與臺灣頭頸部外科醫學會發布COVID-19流行時的頭頸癌外科手術建議,確保病人及手術相關人員安全。 -
活越老越要動! 研究發現:運動量減少會加快聽損速度
醫美減重 / 養生抗老2935巴爾的摩國家老化研究所(簡稱NIA)的醫學博士Pei-Lun Kuo,及其同事查詢了2003年至2004年國家健康和營養檢查調查數據(NHANES),客觀的分析了291位年齡在60至69歲之間的中老年人運動狀況和聽力障礙之間的關係。 -
男子車禍左側斷1根肋骨釀併發症 肋骨固定術關鍵救援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3793收治這名湯姓男子的台中澄清醫院中港分院胸腔外科主任暨外科部部長賴重佑指出,急診初步了解患者的情況時,不敢相信1根肋骨骨折會出現如此大的變化,且湯姓男子並無服用任何抗凝血藥物的病史,再回溯先前醫院準備的所有檢查影像,確定湯姓男子受傷當下的胸部X光,並無出現嚴重的肋骨和肺臟損傷,經詳細解釋後,患者的妻子願意接受這是非常罕見的併發症,而非誤診,避免可能發生的醫療糾紛。 -
關節經常不明原因紅腫熱痛 別輕忽類風濕性關節炎徵兆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59340歲的小芸是位單親媽媽,上班時經常手持滑鼠、緊盯螢幕,一開始手腕手指關節紅漲疼痛且僵硬,以為姿勢不良,至復健科診所持續復健1、2個月,但效果有限,最後至醫院接受檢查,確診為類風濕性關節炎。 -
糖尿病足併發症嚴重恐截肢! 1張圖教你做好居家護理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4255國泰綜合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醫師陳瑜忻說明,一旦病人因為糖尿病足潰瘍住院,治療需整合包括內科代謝與感染的控制、血管科對於周邊血管的診斷與治療、傷口照護、外科系的清創,以及復健科的輔具與減壓處置。這對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屬乃至整個社會來說,都是很大的資源負擔,所以做好平時的足部護理,及早發現問題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減少合併症的發生。 -
糖友牢記「控糖321」 血糖監控3指標、2注意、1定要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997根據統計,我國糖尿病盛行率超過11%,患者人數超過230萬人,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最新調查發現,96.65%糖友合併至少1項的心腎病變風險因子,包括,高血壓、高血脂、抽菸、肥胖、出現蛋白尿或是家族有心血管或慢性腎臟病史。 -
怎麼吃都吃不胖是好事? 腸堵塞導致少年瘦成紙片人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3603因個案的十二指腸遭上腸繫膜動脈夾住造成腸阻塞,且阻塞情況嚴重需進行手術,家屬為避免傷口大並儘早恢復正常生活,選擇使用達文西機械手臂來進行十二指腸空腸吻合手術,術後復原良好,住院1周即出院返家休養。 -
吃飽就想跑廁所? 你可能得了這種病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600國泰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沈明宏表示,當腦部接收到緊張或壓力等訊息時,神經就會分泌一種傳導物質,刺激到腸壁內的自律神經,一旦自律神經功能長期失調,就可能造成大腸蠕動不正常,形成「大腸激躁症」;其屬於一種功能性疾病,目前醫學上對其病因比較有共識的說法是「腦腸軸向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