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吞嚥困難
-
世界癌症日!2025年癌篩新制須知 及早揪出初期警訊
癌症新知 / 抗癌密碼6572每年2月4日為世界癌症日,據111年癌症登記報告,新發生癌症人數上看13萬293人,較110年增加8531人!為幫助國民防治癌症,今年1月起政府擴大癌症篩檢補助計畫,民眾可得多加利用,守護自己的健康。營養師高敏敏也示警,除了「事前可篩檢的6大癌症」外,大家也別輕忽「不可篩檢之7大癌症」的症狀,及早發現並治療才是戰勝癌症的關鍵。 -
4年來首例!未滿1歲女嬰肉毒桿菌中毒 加護病房治療中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3388疾管署今天發布,少見的嬰兒肉毒桿菌中毒個案,1名未滿1歲女嬰,平日僅食用母乳及水果泥、蔬菜泥等罐裝副食品,去年底活動力逐漸下,在今年初就醫,卻在糞便中檢出肉毒桿菌及毒素基因,目前仍在小兒加護病房治療,為4年來嬰兒肉毒桿菌中毒的新發個案。 -
良性甲狀腺結節壓迫難入眠 男子接受治療成功縮小腫塊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86745歲的陳先生從事科技業,2年前健檢發現右側甲狀腺有1顆約0.5公分的結節,當時不以為意,但隨結節逐漸增大近3公分,開始出現壓迫症狀,尤其晚間睡覺時感受明顯,嚴重影響生活品質。陳先生就醫後經細針抽吸檢查,確認甲狀腺結節為良性,只是腫瘤持續變大,恐得面臨手術,在他不希望手術,又因工作忙碌沒時間住院之下,聽取醫師建議採取門診微創手術方法,1年後結節已縮小至1公分,壓迫症狀也獲得緩解。 -
不想胃食道逆流應調整生活習慣! 飲食習慣是預防關鍵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76140歲張小姐因為覺得胸悶、心悸、頭暈,原以為是心臟疾病,就醫後心臟科醫師安排相關檢查無異狀,於是轉介肝膽腸胃科安排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發現張女是胃食道逆流。胃食道逆流常見症狀除了典型的胸口灼熱、胃酸逆流之外,胸痛、吞嚥困難、咽喉有異物感、咳嗽、清喉嚨等症狀都有可能是胃食道逆流的表現。 -
台灣近海常見河豚30餘種大多有毒 誤食下場嚴重恐致命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344許多人喜歡海鮮,但食用河豚而中毒案件層出不窮,台灣海洋大學食品科學系講座教授黃登福表示,台灣附近海域常見有30多種河豚,大多數含有劇毒,最顯著表徵為4顆牙齒,呼籲民眾勿購買或捕捉此種魚類。 -
吞嚥困難只能依賴鼻胃管? 醫:靠復健能找回進食功能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443台灣長照機構中有94%的病患使用鼻胃管,但這並非治療吞嚥困難的唯一解方,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耳鼻喉科主治醫師余育霖表示,吞嚥是人體每天都會使用且很重要的反射行為,吞嚥困難有很多不同的表現方式,而大部分神經學或退化性疾病是可藉由吞嚥復健來改善的。 -
音樂老師聲音沙啞!前頸長出小腫塊 檢查竟為甲狀腺癌
癌症新知 / 其他癌症7154振興醫院耳鼻喉部嗓音中心主治醫師張智惠表示,若因甲狀腺結節或腫瘤壓到神經導致聲帶麻痺,不只會引起說話無力、發聲困難、聲音沙啞甚至容易嗆咳等症狀,因此當發現有聲音沙啞時,千萬不要輕忽,需要積極就診進一步鑑別診斷以免延誤病情。 -
發現甲狀腺結節別緊張! 大多為良性僅部份需手術切除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455「我有甲狀腺結節?!」年末是許多企業進行員工健康檢查的高峰期,隨著超音波檢查的普及,越來越多人發現自己有甲狀腺結節。究竟甲狀腺結節是什麼?該如何處置?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潘立昕表示,甲狀腺位於頸部中央偏下的兩側,是身體的「發電廠」,分泌的甲狀腺荷爾蒙決定能量代謝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