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吞嚥困難
-
SMA健保放寛給付上路 醫勸病友把握機會積極評估治療
醫藥衛生 / 罕見疾病7433目前SMA的治療藥物有3種包括:背針、口服藥物、基因治療。周怡君主任分析,這3種藥物的治療目標,都是要讓神經可以存活。其中,背針是最早用來治療SMA的藥物,因為它藥物的分子比較大,藉由背針的施打,將藥物送到神經細胞,進而強化神經細胞的能力,讓它存活,甚至提升功能。 -
過期食品別吃了!5旬婦肉毒桿菌中毒 正在加護插管中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39431名南部50多歲女性,具慢性病史,獨居且有食用過期食品習慣,7月13日起出現腹痛、腹瀉、眼瞼下垂、吞嚥及說話困難、全身無力等神經學症狀至急診,隔天醫師通報採檢送驗,7月19日確診肉毒桿菌中毒,目前仍於加護病房治療中。 -
反覆胃食道逆流恐致食道癌 天然葫蘆巴護胃遠離火燒心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5347簡宏安藥師補充說明,保衛佳主要成分是天然葫蘆巴,遇水可形成膠狀物質,能在胃壁形成保護膜,降低胃酸侵蝕的機率,減少胃酸刺激,跟過往抑制胃酸的藥物作用機轉不同,能減緩胃食道逆流、消化性潰瘍等。 -
口乾症需顧好口腔保健! 醫:每3個月要洗牙、塗氟1次
健康養生 / 口腔植牙3934嘴巴乾燥嚴重也是種疾病,老年人因慢性病上身可能會引發口乾症,連帶導致患者易有口臭、齲齒、牙周病等口腔狀況,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口腔醫學科主治醫師許玲欣建議,針對口乾症患者每3個月應進行1次牙科檢查,並進行專業潔牙以及全口塗氟。 -
男子喉嚨卡卡!連粥都難嚥 檢出7公分腫瘤確診食道癌
癌症新知 / 其他癌症6236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胸腔外科主治醫師劉柏毅表示,食道癌常見2大類分別為鱗狀上皮癌及腺癌,雖然所屬種類不同,症狀上卻多以吞嚥困難來表現,一般會以上消化道內視鏡(或稱胃鏡)評估及切片,再依據其他影像學檢查來判別期數,然而出現症狀就醫時,往往已經是中晚期。 -
眩暈耳鳴同時出現?醫揪常見病因 末梢血循不良恐禍首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6976邱紹洲藥師說明,循利寧內含銀杏葉萃取物,最主要的活性成分是類黃酮素,作用在促進末梢血液的血流,改變紅血球的變性能力,血球彈性變好,血流就會比較順暢,能幫助血液裡的養分順利送達到身體各個組織細胞,包含腦細胞、末梢細胞,促進腦部血管、微細血管如內耳細小血管的通透性,促使血流順暢,也能避免暈眩耳鳴症狀,也對於改善腦部記憶力有助益。 -
高齡糖友全面照護 戴東原教授科普獎重視病友正確衛教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7196台灣糖尿病患者人數超過200萬,隨著人口老化,「老糖友」愈來愈多,糖尿病關懷基金會提醒,高齡糖尿病患者預期壽命變短,且併發症變多,整體狀況如果不好,在治療上就不用再斤斤計較血糖值、體重,可以適度放鬆血糖目標,如果嚴格控制血糖,恐提升低血糖風險,增加罹病風險。 -
腸胃道檢測害怕嘔吐感!內視鏡再進化 軟管進階成膠囊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4125近年來內視鏡發展單次使用的膠囊內視鏡,提供了患者腸胃檢查新選擇,食藥署說明,膠囊內視鏡外觀大小似藥丸,內含攝影機,吞食後通過腸胃道系統可進行8小時的腸道攝影,經1至3天排出體外。過程中,患者可自由移動,影像透過無線方式傳輸到配戴的紀錄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