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吳昭軍署長
-
抽菸、嚼檳榔易患口腔癌! 把握3大要點降低死亡風險
癌症新知 / 口腔癌3688預防口腔癌除了不要養成吸菸或嚼檳榔習慣外,根據臺灣大學的研究實證顯示,定期口腔黏膜檢查,可降低21%晚期口腔癌的發生風險及26%口腔癌的死亡風險。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提醒,早期檢查早期治療,不僅顏面外觀及口腔功能較不受影響,生活品質也較好,5年存活率更高達8成,但若延遲發現或置之不理,未積極治療,則晚期個案存活率通常不到4成! -
肺癌篩檢開辦1週年揪531個案 早發現早治療預後更好
癌症新知 / 肺癌3409衛生福利部自111年7月1日起,將肺癌篩檢納入我國第5癌篩檢,補助肺癌高風險族群每2年1次免費低劑量電腦斷層(簡稱LDCT)檢查,台灣成為世界第1個針對具肺癌家族史及重度吸菸者提供肺癌篩檢的國家。111年7月1日至112年6月30日止,全國已有49,508位民眾接受檢查,並找出531名確診肺癌個案,其中早期(0及1期)個案占了85.1% (452人),顯示LDCT肺癌篩檢確實有助於早期發現肺癌,讓民眾儘早接受治療,提升肺癌存活率並拯救個人生命。 -
為高齡社會超前部署! 國健署辦評選推動友善城市計畫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3640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表示,考量長者多於社區活動,為讓服務更貼近長者,國民健康署自99年起積極引領地方政府推動「高齡友善城市計畫」,在基層組織跨域平台研議優先議題,逐步改善不利長者社區生活的障礙,增進長者社會參與及活躍老化;此外,並持續辦理「健康城市暨高齡友善城市獎項評選」活動,藉此樹立典範及展現各地方政府高齡友善城市永續發展之推動成效。 -
多吃蔬果遠離慢性病!蔬果占一半 減碳環保對地球友善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4251國內19歲以上成人有8成的人,蔬菜、水果吃得非常少,增加罹患癌症與慢性病的風險。若能增加吃蔬菜、水果的比例,不僅能下降慢性病風險,還能達到低碳飲食目標,更進一步減緩極端氣候帶來的危害。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與國健署、農糧署等單位共同主持「蔬果占一半、地球更友善」記者會,號召超商與速食店等通路,推出多項優惠活動,搭配網路活動與抽獎,吸引民眾更進一步了解自己吃下了什麼。 -
打HPV疫苗防子宮頸癌 國健署:注意接種前中後3步驟
癌症新知 / 抗癌密碼3645為了避免HPV感染造成子宮頸癌,國民健康署自107年12月底開始,全面推動台灣國中女生接種HPV疫苗服務。國健署署長吳昭軍也提醒,接種HPV疫苗需留意「前、中、後」3步驟。建議民眾依照仿單建議時程完成所有劑次接種,以具有完整保護力,遠離子宮頸癌的威脅。 -
WHO定義:超過攝氏X度的熱飲 恐成為食道癌致癌因子
癌症新知 / 其他癌症2476依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和衛生福利部死因統計資料顯示,109年有2,875人罹患食道癌、110年有2,030人死於食道癌;其中9成以上罹癌患者為男性,男性發生年齡中位數為59歲,約有7成個案發生於50-70歲,為男性中癌症標準化發生率第6位、癌症死因排名第5位。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呼籲,民眾需提高警覺,多留意自身健康狀況,如出現吞嚥困難、吞嚥時有異物感或痛感時,請及時就醫檢查,把握治療黃金期。 -
疫情趨緩大腸癌篩檢量增12.4% 男性篩檢人數較女性少
癌症新知 / 腸癌2305大腸癌發生人數已連續15年位居第1位,依據衛福部國健署109年癌症登記最新資料顯示,大腸癌新診斷個案有1萬6,829人,等同於每31分14秒就有1人被診斷為大腸癌,發生年齡中位數為67歲,相較108年延後了1歲。根據癌症篩檢資料庫資料顯示,近期因疫情稍緩,111年大腸癌篩檢量較110年增加13.3萬人(增加12.4%),但仍未恢復疫情前,也就是108年的篩檢量;其中,111年男性篩檢人數49.2萬人,女性70.1萬人,男性篩檢人數相較女性少。 -
國人罹癌時鐘快轉1秒! 10大癌症大腸癌連15年居榜首
癌症新知 / 癌症百科4230國民健康署今(29)日公布最新國人癌症登記報告,109年新增罹癌12萬1978人,平均每4分19秒就有1人罹癌,與108年相較,罹癌人數增加725人,罹癌時鐘前進1秒。在癌症排行榜中,大腸癌連15年位居榜首,109年共1萬6829人罹患大腸癌。從各癌症標準化發生率趨勢中,可注意到女性乳癌、甲狀腺癌、胃癌、非何杰金氏淋巴瘤標準化發生率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