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咽喉痛
-
小雪節氣轉冷吃什麼? 中醫推2茶飲、溫補食品助養生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3488今年的小雪節氣是11月22日,小雪節氣後,氣溫下降,但大地尚未過於寒冷,雖開始降雪,但雪量不大,故稱為小雪,此時萬物失去生機,天地閉塞而轉入嚴冬。《黃帝內經》:「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是氣之常也,人亦應之。」此句說明相較於春夏和秋季,冬季更應著重補養身體。小雪過後,寒氣加劇,舊病復發率上升,尤其是心腦血管疾病。所以冬季一定要保持良好的作息時間和生活規律,還要加強鍛煉。 -
新冠解封後第1個秋冬感冒「失聲」多 中醫護嗓調體質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3544一旦出現「失聲」問題時,中醫通常會使用清熱解毒的藥物,來處理黏膜或聲帶的發炎,例如:金銀花、連翹、薄荷、牛蒡子、桔梗、生甘草等,再加上滋潤養陰、通調肺氣的方式,例如︰百合、半夏、玄參、生地黃、麥門冬這些藥材的使用,更能有效地提升免疫力,排出代謝廢物、降低黏膜敏感度,進而達到止咳開嗓,緩解病痛的效果。 -
白露來臨防秋燥!養肺食物多攝取 3穴道按壓緩解不適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3432白露今(8)日到來,也代表秋老虎結束,天氣將轉涼,中醫師莊可鈞表示,民眾不可忽略「秋燥」,此時常會感到口乾、唇乾、皮膚乾、鼻乾、喉嚨乾、便秘等症狀,因此養身應注意潤肺養肺,可多吃蘿蔔、番茄、梨子、銀耳、百合等潤肺生津的食物。 -
晶璽健康落實企業防疫 籲防疫觀念正確才能與病毒共存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403晶璽健康事業集團董事長何修榕日前特別邀請到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翁國昌,分享如何因應疫情變化,調整好心態及長期抗戰的準備,不同於以往的防堵策略,如今更要準備好避免染疫後惡化至中、重症。如何與病毒共存? -
「歐業熱拿痛錠」止痛藥受潮變色 3百多萬顆緊急回收
醫藥衛生 / 藥品安全7311洪國登表示,這次回收事件係由廠商主動通報,業者委託工廠代工,原本為每包100顆裝,內附1個乾燥劑,後來換成大包裝,1,000顆裝成1罐,但乾燥劑卻只放了2包,並未等量增加乾燥劑。 -
肺炎疫情人心惶惶 台發表治療過程登上國際醫學期刊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3262彰基指出,該名女患者為台灣第5宗確診的境外移入個案,年齡52歲、具第二型糖尿病病史,返台前在武漢地區居住3個月,1月20日搭機返台,在該航班上,有另一名乘客在入境時出現發燒症狀而立即被轉至醫院,採檢咽喉拭子,1月21日報告顯示病毒呈陽性,被證實是台灣第1例已知的SARS-CoV-2感染病例。 -
老翁吃榴槤不慎 將果肉內硬籽一併吞入卡住食道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593蔡銘洋醫師表示,誤食異物後若異物太大或食道蠕動功能欠佳就容易造成阻塞,老人家因為咀嚼能力不佳、吞嚥功能退化,屬於誤食異物的高危險群,更需要小心進食。異物產生的症狀包括咽喉痛、胸腹部疼痛、吞嚥困難、吞嚥疼痛、噁心、嘔吐、流口水、氣促、異常失聲等,尖銳物品可能引起消化道出血或破裂而導致腹膜炎。 -
年節必備科學中藥方 常保健康迎新春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2370此方的組成是由麻黃、苦杏仁、石膏、梁外甘草所組成,能夠清熱解表,宣肺平喘,當有感冒、發燒、鼻塞、噴嚏、鼻涕白黏或黃稠、咳嗽痰白黏或黃稠、唇紅、臉紅、口渴等症狀使用,一般只要有遇寒咳嗽或鼻塞時就可以使用,真正感冒時,要加重劑量約2倍,發燒時約3小時吃一次,1日後發燒持續不退須馬上就醫,有咽痛也是3小時吃一次。大人一次約3至5g,小孩約1至3g。小感冒或鼻過敏1日3次,重感冒1日5至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