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哭鬧
-
民眾養狗易犯迷思 熊爸:狗不乖非寵壞!犯錯誰願意?
健康養生 / 寵物健康3477寵物訓練師「熊爸」王昱智表示,養狗就像養孩子,飼主不僅需協助生活管理、安排休閒娛樂,還得深入了解寵物的心理需求,很多人總認為狗狗會故意犯錯,其實事出必有因,呼籲主人們試著以更多的耐心,觀察、理解狗狗的狀況,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
母乳哺育成功心法!家庭後盾很重要 別讓媽媽孤軍奮戰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9328據亞東醫院113年臨床調查,院內約有49%的媽媽願意親餵母乳,但哺育過程中常遇到哪些難題?亞東紀念醫院產科衛教師林培瑩坦言,產後媽媽普遍身心疲憊,加上技術上的不熟練,容易感到壓力。一旦睡眠和休息時間不足,不僅影響身體恢復,還可能導致乳汁分泌下降,因此,爸爸和其他照顧者的支持至關重要,多多陪伴、分擔育兒工作,降低媽媽的壓力,才會提高母乳哺育的成功率。 -
《小雁與吳愛麗》戳中痛點 別讓情緒勒索壞了親子關係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6778由台灣導演林書宇所執導的《小雁與吳愛麗》是其與妻子夏于喬首部合作的作品,更成功締造佳績,在61屆金馬獎入圍多項大獎,包括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獎等8項大獎的肯定。而在《小雁與吳愛麗》的故事中,描述了一段既複雜又交纏的親子關係,母親(楊貴媚 飾)與女兒(夏于喬 飾)之間的相愛相殺,惹得許多觀眾潸然淚下。其中,電影最戳中台灣家庭的故事情節,就是關於「情緒勒索」的討論,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究竟該怎麼去面對並處理複雜的「情緒勒索」問題呢? -
嬰兒哭鬧有原因!家長遵從「5問2要」原則 照顧更順心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3397家長在照顧嬰幼兒時,面對孩子哭鬧,有時怎麼哄都無法解決,甚至新聞中偶有照顧者以握住手腳、肩膀或胸廓的方式劇烈搖晃,卻因拋擲嬰幼兒而導致腦傷。國民健康署署長吳昭軍表示,照顧嬰兒不容易,家長及照顧者應多尋求家人或朋友的協助,共同分擔照顧的責任,同時可多利用「5問2要」原則,找出寶寶哭鬧可能原因,並冷靜適當安撫,讓寶寶不哭。 -
告別扎針!「連續血糖監測」控血糖 讓小一生安心上學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032長期需要監測血糖變化的糖尿病人,除了可以仰賴連續血糖監測系統之外,配合胰島素幫浦更可以達到精準胰島素給予,避免血糖的過度起伏、降低低血糖風險、增加病人日常生活的便利性。就讀小學1年級的小豪就是以該方式,取代定時注射胰島素,入學1個多月來血糖控制平穩,學習能力良好,一點都看不出來他是第1型糖尿的病人。 -
重視公開哺乳權!國健署攜手民間業者 創友善哺乳環境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11617從孩子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開始受到家人無微不至的呵護,同時也開啟了1段甜蜜負擔的旅程,先從哺餵母乳開始,就是1個新奇的挑戰。依據實證研究顯示,哺餵母乳對母嬰健康有很多好處,不僅可增加寶寶免疫力、減少過敏,以及降低兒童肥胖的發生率等,同時也有利於媽媽子宮收縮,減少產後出血,因哺餵母乳可以消耗較多的熱量,對於身材恢復較快,並能降低罹癌風險等。 -
偏頭痛成年輕人失能主因! 接受預防性治療慎防慢性化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885偏頭痛不只是頭痛,還可能造成失能跟生產力損失!在勞動節前夕,台灣年輕病友協會發表最新的「偏頭痛認知研究大調查」,結果發現,逾7成受訪者表示,會不定時頭痛,其中更有15%受訪者每月頭痛超過15天,可能是慢性偏頭痛。在有頭痛經驗的受訪者中,近7成每月平均需請假或在家休息3天,若以最新每人每月經常性薪資推估,患者平均每年約減少6萬元收入。 -
未滿1歲孫便秘嗯不出來 阿嬤餵食1物竟手腳發紫送急診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3635疾管署資料顯示,肉毒桿菌是以孢子形態存在週遭環境,因其分泌毒素,造成肉毒桿菌中毒。該毒素會阻斷神經傳導物質釋放,使得神經元傳導受阻,造成局部或全身性的麻痺等神經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