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噪音
-
抗憂鬱藥物可能引發耳鳴? 專家揭密與血清素濃度有關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8583李宏信醫師指出,在正常情況下,初期耳鳴的患者,3個月內只要多休息,調整生活作息,清淡飲食,其實大多可不藥而癒。病情超過半年以上的患者,則需耐心服藥6至12個月,病情也可獲得控制。即使是有多年病史的患者,只要耐心服藥1至2年,也都可以得到良好的改善。 -
聽力問題知多少? 聽覺受損情況與常見聽覺輔具整理包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4388人類的聽覺系統可分為周邊和中樞,周邊聽覺系統由外耳、中耳、內耳所組成。外耳負責接收聲音、定位聲源、聚集聲能,使聲音通過外耳道和鼓膜、傳輸到中耳;中耳為內含空氣的腔室、當中有3塊小聽骨負責傳遞聲波;內耳分為前庭(負責平衡)和耳蝸(負責聽覺),耳蝸內含柯蒂氏器(Organ of Corti)、為聽覺的終端受器。 -
失智不是單純老化! 預防延緩失智症藥師給你這些建議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4011「失智不是只有忘記,而是全面退化,」吳承誌藥師指出,失智症並非正常老化,而是1種疾病。不單只有記憶力衰退,還包括語言能力、空間感、思考認知等各方面功能退化。 -
女性罹患骨質疏鬆比想像中更危險! 可能增加聽損風險
兩性關係 / 女人幫3432大多數的女性可能沒有意識到骨質疏鬆和聽力之間的相關性,但1項新的研究發現,骨質疏鬆症可能會增加聽力喪失的風險,但通常用於治療骨骼疏鬆的藥物,並不能挽救聽力喪失,研究結果發表在《美國老年醫學會雜誌》(Journal of the American Geriatric Society)上。 -
疫情待在家焦慮到睡不著? 養成8大睡眠習慣不再失眠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8830台灣睡眠醫學會調查發現,國人慢性失眠盛行率為10.7%,每10人就有1人飽受失眠之苦,楊聰財說,最近1個月來,失眠比率應該更高,有人擔心染疫,有人憂慮收入變差,以致出現睡眠礙。 -
偏頭痛可能連續痛達72小時 關鍵可能出在三叉神經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5305蔡睿蘋表示,頭痛常引起憂慮包含:是否長出異常組織,導致顱內受到壓迫,也可能是腦部中風、缺氧、缺血或循環不良,但事實是大腦沒有痛覺神經,如果長出腦瘤不一定會痛,除非壓迫到血管、侵犯到腦膜、刺激到顱神經、腦壓上升等,就有可能引起頭痛,引起頭痛原因很多,因此一定要詳細檢查。
-
耳鳴患者隨老年人口增加快速成長 放任不理只會惡化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8578台灣人口快速老化,耳鳴也是老化現象之一,資深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表示,老年人耳鳴的原因多半與生理機能退化有關,包括:內耳血管循環不良、神經退化萎縮等老化因素,都可能引發耳鳴,因老年人口增加,耳鳴的人數也呈現快速成長,若長期耳鳴卻放任不理,還會產生重聽及眩暈的併發症。 -
耳鳴24小時不間斷折磨人 這些致病危險因子你有嗎?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7195資深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表示,耳鳴雖然不會致命,但耳鳴症狀若不治療,通常雜音會越來越大聲,發作頻率越來越密集,導致情緒低落、焦慮,造成患者極大的精神壓力,痛不欲生。聽力受損是耳鳴常見的後遺症之一,發作時應盡早積極就醫,且必須要有耐心的配合醫囑服藥,症狀便會逐漸好轉。其實許多患者的症狀就如同上述新聞中的消防員一樣,因此把握耳鳴的治療黃金期,發作的前2周最為重要,才不至於發生永久性的傷害,造成無法挽回的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