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埋線減重
-
健康減重不復胖! 中醫「標本兼治」教5穴位改善體態
醫美減重 / 體重管理10334肥胖已成為全球關注的健康議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2022年報導指出:全球有超過10億人體重過重,且數字持續增加中。根據國民健康署的統計,臺灣成人過重及肥胖比率達47.9%,約每2位成年人就有1位體重超標。肥胖不僅影響外觀,更與慢性疾病息息相關。減重已不僅是為了追求美好體態,更是為了維護健康。 -
「秋燥」成減重大敵?中醫破除飲食5迷思 不復胖有3招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4241秋天想要瘦身,可別讓「秋燥」壞了你的減重大計!中醫師提醒,秋天氣候乾燥,容易耗傷人體津液,容易引發「秋燥」,導致呼吸道不適、皮膚乾燥及便秘等問題。減重過程中,體內水分流失較快,需注意「滋陰潤燥」,以「養陰」為主。飲食上可多攝取潤肺生津的食材,不僅能幫助身體燃燒脂肪,還能保持內外平衡。 -
流汗體重變輕減的不是熱量 中醫不復胖減重一點都不難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4145麗馨中醫診所院長沈瑞斌醫師表示,飯後百步走最多能促進血液循環、強身,但其實熱量消耗不多,若單純藉由運動減重,每天至少要進行2小時以上的有氧等劇烈運動,才能有效燃燒多餘熱量,毅力不足很難達到長遠效果,加上現代人飲食油膩、口味重,很容易讓體內脂肪快速累積,減重不易。 -
「疫情宅胖」國人體重看漲! 中醫減重不靠斷食健康瘦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7005中醫減重常見的3種方法,除了純天然中藥減重外,還有穴位埋線和傳統針灸減重。沈瑞斌醫師指出,埋線和針灸的穴位雷同,穴位埋線是將蛋白質加工製成的羊腸線放入穴點中,埋線於腹部和足部,如足三里、豐隆穴助去濕,每次埋線約12至16針,7至10天會自行吸收,好處是不須時常回診,但埋線後必須靠運動腹部、按摩來加強刺激穴位,常常牽動拉扯肌肉才會刺激到穴點,每天都能發揮減脂作用。 -
做好產後調理如脫胎換骨? 中醫師教妳補得健康又美麗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3699彭燕婷進一步說明,第1階段重點為排出惡露、恢復子宮機能。採自然產的產婦,子宮內膜剝落會有惡露產生,生化湯能夠幫助子宮收縮清除淤血,讓子宮機能恢復完善,通常在產後3日開始喝5~7天;若採剖腹產,婦產科醫師也會先幫忙清除惡露,但有些產婦體質較差,若惡露不止,沒有腹痛或惡臭,但卻伴有乳汁減少、頭暈疲累等症狀,可能是「氣虛不能攝血」建議在產後1至2周內服用生化湯,並可加上些補氣藥材以幫助恢復良好的子宮收縮能力。 -
春天藏不住身體「脂肪債」 中醫埋線減重找回窈窕體態
醫美減重 / 體重管理4316中醫師彭燕婷指出,中醫的瘦身原理主要是調理體質,恢復失調的臟器功能,促進氣血及淋巴循環,將多餘的水分或脂肪排出,若體質恢復健康狀態,會較容易代謝掉身體的老廢物質及毒素。 -
168斷食法進入停滯期? 中醫減重講究補瀉突破盲點
醫美減重 / 體重管理9568沈瑞斌醫師指出,通常減重者切實遵守斷食原則的話,最初第1個月也許能減少3公斤,但隨著到達一定年紀身體代謝力下降,單靠斷食減重法,很快就陷入停滯期,續航力不佳。 -
減重最怕反彈溜溜球效應 中醫針灸穴位埋線對症治肥胖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3580中醫治療減重針對肝氣鬱結型,採用柴胡疏肝湯、小柴胡湯或逍遙散等;脾胃積熱型開立清胃藥方、清胃散等;脾腎兩虛患者容易浮腫肥胖,可服用四君子湯,再搭配六味地黃丸;肝腎陰虛型常用腎氣丸等;脾虛、脾濕、痰濁患者,可使用二神湯、或溫膽湯。飯後服藥能幫助身體燃燒代謝、飯前服用則可添加薏仁、何首烏,達到抑制食慾的目的。若問診時發現患者本身心氣較虛,也會使用生脈飲、炙甘草湯等,有助基礎代謝率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