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基因變異
-
飲酒對人體致癌的影響 以這5種癌症關係最密切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863依據知名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2018年發表的大型研究發現,基於喝酒對人體的致癌影響,並不存在無害飲酒的限量,只有把飲酒量降到0,才能避免酒精對身體的各種危害。近年研究發現適量飲酒具保護作用的證據力越來越薄弱,過去認為少量飲酒對心臟有益的觀念已不再適用了。 -
有這幾種心血管病史的人要當心 猝死可能找上你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69根據中華民國心律醫學會統計,台灣約有50萬人有心律不整的問題,每年有將近萬人因嚴重的心律不整而送醫,甚至是猝死。另外,根據臨床統計,猝死大約占所有死亡人口的15%至20%,而猝死患者當中有75%的人是因為心臟相關疾病導致,且大部分是嚴重的心律不整所引發。 -
全基因體定序分析變異 助罕病患者預防及規劃
醫藥衛生 / 罕見疾病2873國衛院博士蔡世峯指出,目前已完成139個家族之病人及其家屬的全基因體定序,透過此技術補足現階段檢測方式未能找出的疾病位點,提高檢出率。目前罕見疾病的檢出率為63.3%,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等待時間及無效治療的機率,是罕病患者的一大福音。 -
乳篩工具有7種 黃星華醫師健康開講說分明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5508乳癌可藉由「分期」界定癌細胞在體內的範圍,第0至3期都屬於早期乳癌,治療後的5年存活率都有70%以上,但進入第4期後存活率大幅跌至24%,證明「及早發現並接受治療」對於病情控制有重要的影響。目前乳房篩檢的工具分7種,其功能性不盡相同,黃星華簡單分析各個方式的原理及優缺點,讓處於不同年齡、風險族群的民眾能充分了解,並選擇當下最適合自己的篩檢方式。 -
恐怖罹癌基因 38歲的她竟有逾百顆腸瘜肉
癌症新知 / 腸癌43臺中慈濟醫院大腸直腸科醫師林北江指出,大腸惡性腫瘤是國人常見癌症,而家族史為高危險因子,至於「家族性大腸瘜肉症」在大腸癌病人中比率占1%,並不多見,但只要基因變異缺損,就一定必中。 -
為什麼少糖可以預防胰腺癌? 關鍵原因找到了
癌症新知 / 癌症百科78有「癌中之癌」稱號的「胰腺癌」初期症狀並不明顯,通常8成病患經確診後都已經是末期,其中可手術治療的病患僅占2成。即使手術成功,也有近8成病患會再度復發或轉移。因此,若能進一步了解其生成機制,不僅能發展更有效的標靶藥物,還能達到「預防勝於治療」之效。 -
全盲患者植入電子眼 他看見家人並重返職場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2823許多人都聽過人工電子耳可以幫助失聰的小朋友恢復聽力,隨著科技的進步,近年來,國內醫界引進人工電子眼,適用於「色素性視網膜失養症」患者,讓視力原本幾近全盲、無法走路、生活無法自理的患者,裝置後可以獨立外出,甚至學習技能,有機會重返職場。 -
乳癌防治不分年齡 恩主公醫院釋出免費篩檢
兩性關係 / 女人幫4046根據衛福部統計指出,每年有逾萬名女性罹患乳癌,且初次診斷為女性乳房惡性腫瘤者,44歲以下的女性佔罹患乳癌者近兩成。恩主公醫院外科部副主任劉曉東表示,患者如本身的BRCA1或BRCA2的基因變異較多,且因年輕,腫瘤細胞表現較活躍,容易受賀爾蒙影響,新增的血管也較旺盛,而癌細胞也越容易轉移,因此年輕女性罹患相同期別乳癌的死亡率較年長女性高,年齡每下降1歲,死亡率增加4至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