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基因體研究
-
乳癌為何增生轉移? 中研院發現蛋白質DSG2是關鍵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3894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助研究員黃雯華表示,蛋白質DSG2常見於表皮細胞,負責細胞之間的黏附,扮演著類似雙面膠的角色,研究團隊於2016年在分析乳癌轉移的基因數據,發現DSG2含量異常的高。 -
中研院篩選5種抑制新冠病毒老藥 薄荷與紫蘇效果顯著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6532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主任洪上程表示,研究團對包含各領域10多名研究學者,先收集美國品藥物管理局(FDA)核准,共2,855個可使用於人類與動物藥物,同時也在傳統中藥草典籍中,挑選200種有治療病毒感染中草藥,發現15個區有潛力藥物,再用倉鼠展開動物實驗,發現5種能抑制病毒的「老藥」。 -
為何基因不會100%遺傳? 冷凍電顯技術揭開遺傳之謎
醫藥衛生 / 生醫產業2886中央研究院生物化學研究所教授蔡明道院士指出,人類的遺傳多樣性來自父母同源染色體的配對與互換,如果DNA配對不完美,互換時就會發生基因變異。 -
各界專家齊聚醫療高峰論壇 杜元坤提出治癒癱瘓研究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3411北醫大董事長張文昌在高峰論壇中表示,年初至今的8個月以來,新冠肺炎重創全球,衛生福利部長陳時中領導的防疫國家隊表現相當傑出,台灣也因此被全世界看見。包括陳時中在內,衛福部次長薛瑞元及疾病管制署長周志浩等幾個防疫國家隊重要成員都是北醫校友,也讓北醫校長林建煌備感榮耀。 -
中研院研發A型流感廣效疫苗 以1打多提升防護力
醫藥衛生 / 生醫產業3817團隊研發出「單醣化嵌合血凝集(chimeric HA)蛋白疫苗」,可對抗各種異株和亞型的A型流感病毒,減少因誤判病毒株導致疫苗防護力不足的問題,研究成果於今(109)年7月登上國際期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 -
中研院把冰箱大的質譜儀變小了 盼解決毒品氾濫問題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626由於不同分子有著不同的分子量(即質量、重量),科學家可藉由質譜儀測出的分子量,來辨識分子的身分及其組成結構。然而,質譜儀往往要價不菲,且體積龐大,約等於1台雙門大冰箱,但中研院的質譜研究團隊長期鑽研更普及的質譜技術,終於在國家前瞻計畫的支援下取得創新成果。 -
中研院完成大腦基因調控圖譜 找出自閉症危險基因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710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研究員莊樹諄研究團隊,首次系統性建構環狀在自閉症腦部的基因調控網路圖譜,有助於增進對自閉症致病分子機制的理解。該篇論文已於今(109)年3月刊登在《基因體研究》。 -
對抗武漢肺炎台灣科學家串連 籲成立中央研究小組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12894台灣大學副校長張上淳表示,台大已成功培養出2019新型冠狀病毒,未來也會在疾管署的監督下與國內專家合作進一步拓展研究成果。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研究員馬徹認為,針對此類新型感染症,最有效的防治方法是發展疫苗,但生產去活性疫苗需要極高的安全防護等級,且可能產生抗體依賴性增強反應,因此可思考利用病毒表面的特殊醣蛋白,以安全性較高的重組抗原方式來設計分子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