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外泌體
-
破解癌細胞血管增生詭計 導正腫瘤微環境增強免疫療法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120VEGF融合蛋白藥物與免疫檢查點抑制劑anti-PD-L1的合併治療可在動物實驗中更加有效抑制腫瘤生長,同時克服癌思停標靶藥物抗藥性。 -
各界專家齊聚醫療高峰論壇 杜元坤提出治癒癱瘓研究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3408北醫大董事長張文昌在高峰論壇中表示,年初至今的8個月以來,新冠肺炎重創全球,衛生福利部長陳時中領導的防疫國家隊表現相當傑出,台灣也因此被全世界看見。包括陳時中在內,衛福部次長薛瑞元及疾病管制署長周志浩等幾個防疫國家隊重要成員都是北醫校友,也讓北醫校長林建煌備感榮耀。 -
國衛院破解細胞再生秘密 幹細胞外泌體促使神經修復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4448國衛院細胞與系統醫學研究所副研究員李華容指出,臨床研究顯示,幹細胞有望修復神經系統損傷,但幹細胞培養及穩定保存不易,且仍需要以手術方式植入,且細胞植入手術恐引發併發症和異位組織形成等疑慮。 -
胸骨固定開心手術 大幅降低術後感染風險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3115許傳智解釋,由於傳統胸骨切開術是從病患胸骨正中切開,最後以鋼絲將兩側胸骨縫合固定,病人在術後深呼吸或咳嗽時常會因胸骨移動而感到疼痛。這往往容易導致病患術後不敢深呼吸或咳嗽,不僅影響生活品質,對於日後的心肺復健也會造成阻礙,而改採胸骨固定系統便可克服這些問題。 -
癌細胞轉移有跡可循 台大團隊發現預防機制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2703沈湯龍表示,英國外科醫生 Stephen Paget 於1889年曾提出癌症轉移「種子與土壤」理論,認為癌轉移並非隨機隨地的發生。癌細胞如同種子,唯有在已施肥的組織環境中,才能轉移生長。而這次研究結果則闡釋了這項理論。將來病患發生癌轉移,不必等到晚期即可採取預防措施,改變了現有癌症的治療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