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外耳道
-
美「耳念珠菌」肆虐! 疾管署:台灣曾出現3例有1重症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122具有抗藥性及致命性的「耳念珠菌」已在美國蔓延開,超過半數的州出現病例,且近半數患者於感染90天內死亡。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將把此傳染疾病視為緊急公共衛生威脅,並認為這對全球健康可能構成嚴重威脅。疾管署則指出,台灣在2018到2022年期間檢出3例「耳念珠菌」感染個案,所幸無人死亡。 -
北榮積極發展智慧醫材 應用AI診斷肺高壓、視網膜病變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2778由台北榮總與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共同舉辦的「智慧醫療實地訪查諮詢會」,在9日假台北榮總醫療創新中心(CiC)舉行。衛福部食藥署簡任技正吳亭瑤說明,近年來智慧醫療發展快速,不同臨床需求衍生之醫療技術日益增多,研發團隊對於法規標準等資訊較為缺乏,本次活動希望了解臺北榮總人工智慧醫材的應用,提供研發團隊專業諮詢協助,確保醫材使用的適法性與安全有效性。 -
當耳鳴合併耳悶持續未改善! 醫示警:1癌症恐找上你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078搭飛機的時候、在高樓大廈搭電梯的時候,人們通常會因為氣壓的變化而感受到耳悶、耳鳴的症狀,短暫的症狀可以用吞嚥來恢復正常;有些人卻是因為疾病,長期受到耳鳴的困擾,常見會造成耳鳴的疾病像是中耳炎,就像感冒一樣,經過藥物治療很快就能痊癒。不過,專業耳鼻喉科醫師提醒,還有一種疾病恐怕是耳鳴族群萬萬料想不到,那就是令人聞風喪膽的癌症之一「鼻咽癌」。 -
長期戴藍牙耳機!全球10億青年恐損聽力 醫曝改善方法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666外媒《衛報》報導,由「BMJ Global Health」刊登的研究報告指出,12到34歲的青年中,有24%的人「音量過高」,也就是以不安全音量收聽音樂,甚至強調全球超過10億的年輕人口恐面臨「聽力受損」風險。 -
聽力問題知多少? 聽覺受損情況與常見聽覺輔具整理包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4388人類的聽覺系統可分為周邊和中樞,周邊聽覺系統由外耳、中耳、內耳所組成。外耳負責接收聲音、定位聲源、聚集聲能,使聲音通過外耳道和鼓膜、傳輸到中耳;中耳為內含空氣的腔室、當中有3塊小聽骨負責傳遞聲波;內耳分為前庭(負責平衡)和耳蝸(負責聽覺),耳蝸內含柯蒂氏器(Organ of Corti)、為聽覺的終端受器。 -
男子洗澡後掏耳朵驚見血絲 就醫確診是罕見外耳道癌
癌症新知 / 其他癌症4717許多器官都可能罹癌,但很少人知道原來耳朵也會長腫瘤。1名50歲男子洗澡後習慣以棉花棒掏耳,但最近1年來,掏了右耳後,總發現棉花棒上有血絲,就醫檢查確診為少見的外耳道癌。 -
感冒耳朵抽痛是中耳炎? 符合3點就中鏢!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13554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小兒科主任杜戎玨說明,中耳炎顧名思義是中耳腔發炎,大部分為細菌感染造成,通常在感冒一段時間之後,喉嚨裡的細菌會經由連接中耳腔和咽喉的耳咽管跑到中耳,導致中耳腔發炎,最常見的病菌為肺炎鏈球菌、流行性感冒嗜血桿菌及卡他莫拉菌等;在小朋友較容易感冒的秋冬季節,也較好發中耳炎。 -
女教師極端飲食瘦身竟引來耳鳴 醫:減肥壓力大導致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6010資深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說,耳鳴的成因百百種,並非一般民眾認知中,只會因為年老耳部功能退化才引起。成因可以簡單區分為2大類:自覺性耳鳴與他覺性耳鳴。前者僅有患者自己聽得到耳鳴的聲響,也是大多數耳鳴患者的類型,如:外耳道炎、梅尼爾氏症、耳硬化症、自律神經失調等都是可能的原因;後者多半與「生命活動」相關,如因血管性疾病所造成的脈動性耳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