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多運動
-
糖尿病前兆除吃多喝多尿多 體重降、傷口不易癒合也是
健康養生 / 話題懶人包2578糖尿病又被稱為現代文明病,過去有研究指出,台灣每10個人之中,就有1人患有糖尿病,不僅位居亞洲之冠,而且新增個案有逐漸有年輕化的趨勢。《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近3個月網友熱議的「糖尿病」相關話題,帶您了解有關網友關心的7大糖尿病前兆有哪些。 -
董氏基金會推憂鬱情緒篩檢 適時了解情緒狀態接住自己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271910月是世界心理健康月,每年10月的第2個星期六,是台灣的憂鬱症篩檢日。2000年起,董氏基金會結合相關醫療單位共同發起呼籲,提醒民眾正視自己的心理健康,時時篩檢情緒並適合尋求專業協助。根據2022年3月發布於《美國醫學會期刊網路版》(JAMA Network Open)的研究指出,進行憂鬱情緒篩檢後,能及時獲得追蹤與診療的患者比例偏低,需更強化基層醫療篩檢與治療間的整合服務,讓憂鬱患者適時獲得診斷與治療。 -
負能量如何排解?網友推薦8大方式 跟著做可紓緩情緒
健康養生 / 話題懶人包3272現代人生活壓力大,一天之中不僅要面對家庭與工作之間的壓力,同時還須協調同儕、朋友、同事等人際關係問題,加上疫情期間,不管是隔離抑或是在家工作,都容易累積負面能量與情緒,針對如何排解這些負面能量,也引起網友熱烈討論。《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近1年「負能量排解方式」相關話題的網路聲量表現,帶您了解有關網友熱議的8大負能量排解方法有哪些。 -
樂觀的人心病風險降35%! 關鍵「2種態度」促進健康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6941項統合分析顯示更樂觀的人不只死亡率較低,相較於悲觀者,樂觀者的心血管風險下降近4成。不過,單純只是擁有「樂觀」或「悲觀」的心理特質,的確未必是帶來身心好處的原因,而是因應逆境如健康出問題時,樂觀者採取的應對方式比較有機會改善疾病。同時,樂觀的人也比較願意「相信」自己會變得健康,進而採取更多積極作為。 -
受災戶易患ASD!未治療恐釀成PTSD 甚至合併恐慌症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2389花東近日地震頻傳,全台天搖地動,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表示,不少恐慌症患者在地震時病情發作,無法呼吸,緊急致電求救。他提醒,一般民眾如果有持續入睡困難、容易醒來、頻做惡夢,疑神疑鬼,症狀超過1周以上,就應立即就醫。 -
很多人不吃醃肉紅肉不吸菸 卻忽略「這杯」增腸癌風險
癌症新知 / 腸癌9393衛福部國健署統計,大腸直腸癌向來是最多國人罹患的癌症。藝人余天女兒余苑綺日前因直腸癌過世,顯示各界對於大腸直腸癌的重視。不過大家或許知道吃下過多鹹鹹的香腸等醃漬物會增加腸癌風險,卻忘了「甜甜的」這個是最容易忽略的腸癌元凶! -
抗癌成功卻受心臟疾病威脅! 癌友該了解「心臟毒性」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2634以前的人可能會視癌症為不治之症,但隨著醫療科技進步,許多癌友在治療過後成功存活,甚至定期追蹤多年,症狀並未復發,但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郭志東表示,這些挽救生命的方法雖然成功治療癌症,但有時卻會導致「心臟毒性」,也就是心血管循環系統出現問題,患者可能因此降低生活品質,增加心臟相關原因導致的死亡風險。 -
40歲視力模糊是近視加深? 醫曝:有這些症狀恐白內障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6267張沛瑞院長說明,白內障患者初期視線可能會有模糊不清的朦朧感,感受到顏色較不鮮明、昏黃、夜間視線不良、畏光、影像重疊或自覺近視度數不斷增加等,有些人甚至因白內障而改變了屈光度,突然覺得老花有所改善;若符合上述症狀都應提高警覺,至眼科做詳細檢查。因目前沒有任何藥物能完全治療白內障,充其量也只能減緩其惡化速度,最終還是得仰賴手術置換人工水晶體,才能真正改善視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