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大便潛血
-
大便潛血不要直覺是痔瘡而輕忽 醫提醒恐為大腸癌警訊
癌症新知 / 腸癌9940大腸癌早期無症狀難以防治,已連續多年蟬連台灣10大死因前3名,威脅全民健康。國健署今年起擴大篩檢對象,45至74歲以上國人可免費接受2年1次免費篩檢,為的就是及早發現與治療。羅東博愛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楊增慧副院長指出,早期大腸癌靠內視鏡切除病灶即可治癒,因此及早篩檢是為自身爭取更多治癒機會,千萬不可輕忽。 -
這種淋巴組織良性增殖疾病 可能壓迫腸胃道導致便秘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521直到日前因右側肚子甚至逐漸突出而就醫,檢查發現,其後腹腔出現腫瘤,壓迫腸胃道導致便秘,手術取出化驗後,腫瘤竟是罕見的腹部單中心淋巴增生性疾病(Castleman/城堡人疾病)。 -
對抗病毒營養補充很重要 這5種食物讓你吃出免疫力
健康養生 / 話題懶人包4972潘富子也提醒民眾,均衡飲食、良好的生活型態及習慣,是健康的根本之道。而腸道被稱做是人體的第2個大腦,腸道不僅是負責運送食物與消化吸收的消化器官,同時還是人體重要的免疫器官;因此,維護腸道健康狀態,可有效增強免疫力。 -
余苑綺生第2胎卻直腸癌復發 孕期罹癌怎麼做?
健康養生 / 名人健康3230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副院長梁程超表示,儘管每年大腸直腸癌患者新增人數位居排行榜之冠,如果能夠早期發現,治癒率相當高,存活率高達9成以上。 -
連續腹瀉血便 29歲男子竟罹大腸癌
癌症新知 / 腸癌3920新光醫院健檢中心內視鏡室主任劉玉華醫師表示,大腸癌早期大部分從良性腺瘤性瘜肉發展而成,但良性瘜肉在經過5到15年時間,有5%到10%會基因突變演化成惡性腫瘤。而腺性瘜肉形狀愈大,愈可能發生癌化,一旦大於2公分,就有30%以上機會產生癌化,是一般瘜肉的3至6倍。 -
無疤痕!單孔腹腔鏡大腸癌症手術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2252李太太過去身體都很好,家族也沒有癌症相關歷史,最近覺得大便有一點血,透過免費大便潛血的篩檢,報告是陽性,高醫胃腸及一般外科主治醫師范文傑表示,患者於是接受大腸鏡檢,切片結果居然是乙狀結腸惡性腫瘤,住院後接受單孔腹腔鏡乙狀結腸切除手術,只有肚臍下一個小傷口,開完刀後隔天就排氣開始吃軟質食物,手術後第三天就回家了,因為傷口不太痛,回家休養三天就回去上班。李太太驚呼現在的醫學實在是太進步了,對於傷口的美觀也非常的滿意。 -
99年篩檢247萬人 搶救2萬6千名癌患
癌症新知 / 癌症百科872 -
每2小時有1人死於大腸癌 發現息肉應切除
癌症新知 / 腸癌3689萬芳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陳建信醫師表示,通常大腸癌旁常伴隨有大腸息肉,有些大的息肉裡面有一小塊大腸癌組織,且大腸息肉在大腸的分怖和大腸癌雷同;在年齡方面大腸息肉較早五到十年(平均年齡為五十五歲,而大腸癌是六十五歲),所以大腸息肉和大腸癌密切相關;陳建信主任在研究大腸息肉中發現,越大的息肉有越高比例為惡性息肉(若大於三公分有15%為惡性),絕大部份大腸癌是由大腸息肉發展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