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大雨
-
颱風過後清理家園不打赤腳 以防感染三大疾病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859疾管署疫報顯示,105年共接獲55例類鼻疽通報個案,其中3人死亡,進一步分析病例發生時間,均集中在9月、10月、11月等颱風季節過後的月份。 -
夏季汗皰疹盛行 手腳出現小水泡是徵兆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3790汗皰疹的臨床表現有水泡、紅腫、乾裂、搔癢等各種症狀不一,也有可能在手掌、手指側面或腳旁、或手指腳趾縫、腳底形成小水泡,且容易反覆發作、搔癢難耐。聖元中醫診所鄭愛蓮醫師表示,汗皰疹屬於溼疹類的一種,好發於體質較溼的族群四肢末梢,由於體內溼氣代謝出問題,毛孔無法正常開闔代謝體內溼氣,加上現代人長時間吹電風扇與待冷氣房,易使體內溼氣無法排除而悶在皮膚內,導致長出小水泡且伴隨強烈搔癢感。
-
暴雨襲台淹水成災 小心皮膚病上身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873趙昭明指出,在大雨期間,如果身體、四肢泡在水中太久,而皮膚原本就有傷口,或是香港腳糜爛,就可能感染細菌,讓傷口紅腫,嚴重時還可能引發蜂窩性組織炎,不可不慎。 -
輕熟女溼疹留疤 中醫粉針可改善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2406聖元中醫診所院長鄭愛蓮醫師說,門診日前就有一名年約30歲的女性上班族,有多年溼疹病史,患部集中於雙頰及右側太陽穴,好不容易治癒後卻因長期搔抓導致色素沉澱,四處尋求解決辦法。後因想以較自然的方法淡疤,選擇了中醫的粉針喚膚。 -
天氣悶熱汗皰疹來報到 中醫助體內排毒除溼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3383中醫師鄭愛蓮說明,汗皰疹屬於溼疹類的一種,主因是溼氣代謝出問題,毛孔無法正常代謝體內溼氣,症狀皆為紅腫發炎與熱癢,在中醫學理中稱為「浸淫瘡」。好發於四肢末梢,發病時會長出小水泡且伴隨強烈搔癢感,往往是急性且反覆發作。一旦抓破皮再加上環境潮溼,很容易引起黴菌感染的相關併發症。 -
9大民生新制上路 購買藥品奶粉有新規範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3218醫藥的部分,因業者拒絕配合調降藥品價格,中央健保署9月1日起,將13項藥品列為健保不給付項目,但民眾不須擔心買不到藥,因為全都有替代藥品。其中影響較大的是緩解兒童腹瀉的藥水「生達高克痢懸乳液」,因該藥唯一的替代藥物是藥粉,苦味更甚藥水難以入口,家長須花更多時間餵孩子吃藥。 -
治療惱人濕疹 中醫調理有祕招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3457聖元中醫診所院長鄭愛蓮醫師表示,近日因濕疹、皮膚過敏求診的民眾明顯增加,有些甚至是反覆發作,患者深感困擾。問診之下發現,除了因氣候溽熱所致,更多是因為天氣太過炎熱,患者喜喝冰涼飲料或消暑水果,導致濕氣無法排出,使濕疹反覆發作或更加嚴重。 -
大雨不斷 血庫低於安全存量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21506月14日是「世界捐血人日」,今年活動主題為「安全的血液挽救母親生命」。世界衛生組織(WHO)呼籲各國,除了醫療用血100%由自願無償捐血供應之外,應即時為孕產婦提供安全血液及血液製劑,以降低孕產婦的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