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失業
-
提早退休比較好? 研究:提早退休恐加快身體衰弱速度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6759許多上班族都想提早退休,但國衛院一項研究卻發現,提早退休者身體衰弱速度加快,且愈早退,退化情況更為明顯,若提早在55歲之前退休,則衰弱程度遠高於仍在職者,且「早退」男性的「早衰」狀況更為嚴重。 -
如何陪伴憂鬱症家人? 專家:陪伴者謹記2大照顧原則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10197關於陪伴憂鬱症的要點,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理事長吳佳儀呼籲2大重點,首先,家人一定要保持關懷,適度的關心及了解個案,在其最痛苦時適時予以協助;再者,照顧者在陪伴同時也要顧及自我身心平衡,才有辦法做好照顧工作。 -
新版精神衛生法將上路 立委質疑社區心衛中心人力不足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3362新版精神衛生法預定今年12月14日上路,重點在於強制住院規定變嚴,且明訂醫師需幫精神病患擬定出院準備計畫,讓病友順利重返社區,不過,立委擔心,社區訪視人力不足,對此,衛福部長邱泰源表示,目前精神病患關環訪視員案量比去年為1比60,今年降至1比50,期待明年降至1比40。立法院社福及衛環委員會今天邀請衛福部長邱泰源針對「社區精神病患照護優化」進行專題報告,並備質詢。 -
思覺失調症患者自殺風險高! 最新研究揭各年齡層差異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5150思覺失調症為一種慢性精神疾病,患者平均壽命較一般人少約10至15年,並且有4.5%的病患會死於自殺。為了進行自殺防治,過去研究曾探討病患的自殺風險因子,但大多針對特定年齡層分析,較少對每個年齡層進行分析。臺北巿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近日成功分析不同年齡層自殺的風險因子,研究成果已發表於著名的北歐精神醫學期刊。 -
憂鬱症12大類型全解析 9大前兆透露警訊可望及早防範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6164憂鬱症是1種情緒障礙,大多患者會分階段發作,其中憂鬱症狀也會與正常情緒交替出現,情緒有時還可能異常高漲,甚至出現過動、易怒與焦慮不安等症狀。 -
失業傷薪又傷心! 離職薪資水準短期難恢復壓力恐倍增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6247中研院學者最新研究發現,上班族如非自願失業,隔年平均收入減6成以上,在10年內,難以回復失業前薪資水準,心理健康求診次數平均增逾1成,精神醫療費用增逾5成。 -
雜物滿屋難斷捨離?囤物是種病! 適時醫療介入有幫助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6323近年來,興起一股「斷捨離」風潮,講究無欲單純的生活,但社區中仍常見「囤積症」患者,在家中堆滿東西,髒亂不堪,寸步難行,幾無生活品質可言,如果旁人丟棄物品,還會勃然大怒。開業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表示,囤積症又稱為儲物症、囤積症候群或囤積障礙,是1種心理精神健康障礙,歸在「強迫症及其相關障礙」,需靠藥物、認知行為治療才能逐步改善。 -
孩子裝病不想上學?家長多支持陪伴 找出拒學背後原因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3827台灣拒學盛行率約1至5%,好發於升國中、高中等學習轉換階段,研究顯示,性別、學業成績、社經地位對拒學並無顯著影響,臨床心理師潘奕瑄說明,近年臨床經驗發現青少年拒學個案增加,年紀涵蓋國小、國高中生,且男女都有,此類孩子部分有特殊狀況如學習困難、亞斯伯格症等,但多數都與家庭內互動、學校環境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