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失聰
-
熬夜喝酒噪音擾 男大生突發性耳聾險失聰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490因應3月3日全球第17年愛耳日來臨,為喚起社會大眾重視聽力健康,華科事業群慈善基金會邀請亞東醫院人工耳蝸中心主任陳光超分享聽障特殊案例,指導國人在生活中如何保護聽力,並邀請職棒球星周思齊擔任宣導大使,拍攝短片「聽見愛」。 -
跨年高分貝High過頭 恐釀突發性耳聾悲劇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1950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發現,跨年之後因耳鳴重聽等問題前來求診的患者明顯增多,可能是跨年活動高分貝音響對聽力帶來損傷所造成的突發性耳聾。一般人對於噪音汙染很難加以定義,其實若長時間處於50至70分貝的環境中,身體就會開始出現不適,何況跨年演唱會現場往往都超過100分貝以上,若再加上民眾狂歡的尖叫聲,嚴重者還可能有鼓膜破裂的危險。 -
腦神經衰弱難入睡 漢方中草藥安神助好眠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6216正和中醫診所黃慶雲醫師表示,出現睡眠障礙是腦神經衰弱的現象之一,現代人生活步調快速,精神壓力持續攀升,不少上班族都有睡眠困擾的問題,睡前若是還使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等3C產品,將導致眼睛疲勞感加倍,更難以入眠。腦神經衰弱在臨床上病程較久,病情也比較嚴重,甚至會反覆發作,治療過程較棘手。目前針對腦神經衰弱失眠,還缺乏獨立明確的區分和論述,因而無法對症下藥,西醫只是以含有鎮靜劑、安眠藥成分藥品來控制症狀。 -
滑世代肩頸負荷大 連帶引發耳鳴症狀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510長期低頭使用3C產品,因姿勢不良,易引發「頸頭症候群」,症狀可能有頭痛、肩痛、肘痛、軀幹疼痛,甚至干擾手眼協調、身體平衡等,造成頭部控制不良與繼發性前庭覺和視覺失調,進而產生耳鳴、眩暈、噁心想吐等現象。此時必須改正自己平時錯誤的姿勢,加上運動訓練及物理治療,或用藥物改善內耳的生理功能,才能有效改善耳鳴與眩暈等症狀。 -
聽不見的隱形殺手—耳膜硬化及聽小骨鏈鈣化症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386收治該名患者的弘光耳鼻喉科診所院長及中山醫院主任醫師,博仁綜合醫院耳鼻喉暨頭頸部外科主任許文龍醫師表示,耳膜硬化及聽小骨鏈鈣化症是中耳的疾病,有導致聽力緩慢喪失的病症。最近治療的5個案例中,包括3位女士及2位男士,都是聽力逐漸減退,且沒辦法做出正確的診斷及治療,其中3位已經配戴助聽器,但是也沒有辦法減緩症狀的惡化,經過耳朵內視鏡及中耳功能及內耳神經的測試後,發現均有傳導性的聽力障礙。 -
音樂季「震」出耳鳴 李宏信:恐埋下失聰危機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850宏仁診所李宏信醫師表示,像這類的娛樂性噪音,容易使人耳朵受到傷害而不自知,事實上,根據調查顯示,逾三成年輕男性及二成女性戴耳機聽音樂時音量都在85分貝以上,這其實已經超過耳朵所能負荷的音量,非常容易對耳朵造成傷害,進而產生耳鳴的現象。門診中有案例是在演唱會結束後感到耳鳴或耳道悶塞,進一步檢查才發現耳朵聽力已經略有受損,更加重耳鳴的危機。 -
耳鳴嗡嗡嗡! 延誤治療恐失聰或抓狂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512同時有些病人對於24小時持續不停的耳鳴,同時愈來愈大聲或尖叫,令病人難承受甚至抓狂,盼家人或友人必須協助病人就醫,而耐心治療,應能早日康復。 -
耳咽管發炎不通 鼻過敏患者損及聽力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857「耳咽管阻塞,是造成耳朵悶痛的常見原因之一。」宏仁診所院長李宏信醫師指出,耳咽管連接中耳腔與鼻咽腔、鼻腔,主要功能在調節中耳腔壓力,使之與外界大氣壓力平衡,也能將中耳腔的分泌物引流到鼻咽,一旦塞住,就會導致耳朵塞住,突然聽不清聲音,耳咽管阻塞常易引發中耳炎,特別是小孩抵抗力不足,而成人則是因為慢性鼻炎,特別是過敏性鼻炎是最大的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