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存活
-
49歲婦因卵巢癌腹痛多日 減積手術合併熱化療提升治療
癌症新知 / 卵巢.子宮6115卵巢癌是1種罕見但致命的婦女惡性腫瘤,由於初期症狀不明顯,導致早期診斷困難,馬偕醫院婦產部婦女癌症學科主治醫師林玟瑄表示,晚期卵巢癌患者在治療上,透過跨科合作進行腫瘤減積/根除性手術,並結合腹腔內熱化學療法(HIPEC),利用加熱之高濃度化學藥物在腹腔內灌流,殺死癌細胞,達到良好的癌症控制。 -
針眼1年未消?眼瞼顆粒長大成腫塊 切片竟是皮脂腺癌
癌症新知 / 其他癌症5723皮脂腺癌是種罕見且具威脅性的惡性腫瘤,常發生在眼瞼上,早期症狀與針眼或霰粒腫相似,容易被忽視。臺北市立萬芳醫院眼科醫師丁以晟透露,許多病人在腫塊出現時並不會感到不適,只是發現眼瞼上有個小突起物,隨著病程發展,腫瘤可能變得更大。 -
4千名肺癌患者福音 健保投91億擴大給付第3代標靶藥
癌症新知 / 標靶治療5237中央健康保險署今(17)日宣布,自10月起擴大給付治療肺癌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基因突變的第3代標靶藥osimertinib成分藥品,預估單年最高總藥費支出達91億元,為健保史上給付單一藥品年度費用最高之藥品,而將有4千名癌症病友因此受惠,平均每人每年節省約115萬元藥費。 -
女工程師罹乳癌扛百萬醫藥費醫治! 多數癌友恐難支撐
癌症新知 / 乳癌5070自認為健康寶寶的柔柔,不喝手搖飲、不太吃炸物,但29歲那年一天洗澡時,意外摸到左側乳房硬塊,進一步接受穿刺檢查,確診為三陰性乳癌。罹癌迄今2年多,接受術前免疫加化療8次,腫瘤由2.8公分縮小至0.5公分,手術切除腫瘤後,又做9次免疫療法,前後17次,花費400萬。 -
藝人不菸不酒肺腺癌離世!空汙恐是關鍵 咳嗽不是小事
癌症新知 / 肺癌4820在《台灣靈異事件》影集中,飾演「鐵頭」警官而走紅的汪建民,不幸於10月7日死於肺腺癌,享年56歲。他於8月底參加電視節目,分享抗癌經歷,自己不菸不酒,但年輕時就有習慣性咳嗽,但並未積極就醫,也未接受「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他呼籲大家重視健康,不可輕忽身體狀況。 -
抗癌成功卻不孕?奇美引進「冷凍卵巢」 癌友圓生子夢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4448醫學期刊上曾有一著名案例,25歲已婚女性,尚未曾懷孕過,患有第4期霍奇金氏淋巴瘤,在化療開始前,以腹腔鏡手術取下一側卵巢並進行了冷凍保存。在她接受癌症治療後,病人出現了卵巢早衰,因此次年開始接受荷爾蒙替代療法。最後,在她31歲時表達希望懷孕生子的意願,經腫瘤科醫師判斷癌症復發機率低,因此回到婦產科將之前冷凍的卵巢組織解凍後接受腹腔鏡卵巢皮質組織原位自體移植手術。移植後5個月,病人恢復了規律的排卵週期,最終也自然懷孕並成功產下1名女嬰。 -
心房顫動更容易中風? 醫師提醒民眾遠離隱藏危「肌」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3453根據衛福部統計,心臟疾病位居國內10大死因的第2位,僅次於惡性腫瘤。隨著氣溫逐漸下降,秋冬季節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也明顯上升。為了提升大眾對心血管疾病的警覺,亞東醫院於10月1日舉辦「心臟守護▪健康常駐 - 不可不知的隱藏危『肌』」衛教活動,告訴您致命的心臟隱患。 -
日行萬步也難逃!7旬翁糞便潛血陽性 竟是大腸癌前兆
癌症新知 / 腸癌5791大腸癌早期無症狀,等到有症狀通常都已是第2期以上,而接受篩檢及早治療,存活率高達9成,且從長期研究的結果來看,大腸鏡檢查可有效降低70%大腸癌死亡率!烏日林新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林裕鈞表示,糞便潛血檢查陽性者,千萬別輕忽以為是痔瘡或吃豬血造成的,建議積極接受大腸鏡檢查,才能詳細檢查全段大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