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孤獨
-
沒有尊嚴的存活? 鼻胃管攝取營養對病人自主權的反思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4182當台灣通過《病人自主權利法》之後,我常會想起,如果我們當年有機會讓他老人家主動與子女們討論自己人生旅程的最後階段要怎麼「走」, 讓家人了解他的願望,我們一定能使他更無憾地走完美滿的人生。 -
尋找一首自己的力量之歌 運動時該聽什麼?身體幫你選
健康養生 / 好讀精選3169力量之歌往往具有某些能讓他們促進身體機能的特性:強烈的節拍、充滿活力的感覺,以及每分鐘大約能打120至140次拍子的節奏(這似乎是人類運動時普遍會偏愛的節奏)。 -
疫情之下的「心災情」 醫事人員壓力大恐造成心理疾病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463彭鍾伃說,今年夏初台灣疫情突然緊繃,全國進入三級警戒,直到入秋才逐漸趨緩,隨著疫苗覆蓋率漸增,全民將走入後疫情時代,學習和病毒共處,如何順應環境變化並維持心理健康是相當重要議題。 -
疫情期間見面次數減少 多打視訊電話有助老人心理健康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4434根據研究數據顯示,疫情期間,老年人平均每周花費123分鐘進行面對面交流,低於疫情之前每周282分鐘。在電話和視訊通話上花費的時間增加約25%,從過去113分鐘增加到每周141分鐘。透過電子郵件進行交流的時間,也增加了大約30%,從疫情流行前的44分鐘增加到每周57分鐘。 -
被疫情悶壞心情差 醫師門診發現患者酗酒惡習又復發!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3621疫情重創許多家庭經濟,也讓不少成功戒酒的民眾又開始「追酒」,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成癮防治科主治醫師張祜銘提醒,酒癮再犯時,務必積極就醫,而家人應該給予支持,切勿潑冷水。 -
疫情焦慮睡眠障礙最常見 微解封後這樣做找回過往生活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2621國泰綜合醫院精神科、自殺暨成癮防治中心主治醫師單家祁表示,面對不確定性而感到焦慮、遭逢挫折而感到憤怒、經歷失落而感到憂鬱,這些都是正常的心理反應,是以若讀者正因為疫情來襲而感到無助害怕、惶惶不安,那是人性,千萬不要責怪自己不夠堅強;直面這些真實感受,正是讓我們了解自己面臨哪些壓力,進一步重置身心平衡的第1步。 -
張睿家分享養貓經驗談 家中最聰明的貓竟做了這個舉動
健康養生 / 寵物健康4133劇中飾演「貓妖」的張睿家說,自己養貓資歷大概有7、8年。他透露高中時候有養黃金獵犬,大型犬需要人特別照顧,還要每天帶去溜狗,不過因為發生意外走了,因此隔了好一段時間沒有養動物。後來,因為朋友家的貓在生孩子,覺得很可愛,並且認為貓咪應該是很獨立、會自理,只要貓砂、飼料放一放,也不用特別去溜,養在家裡還蠻方便的,才有這個機緣開始養貓。不過他笑著說,以為貓咪很獨立,後來養了第一隻貓「麻糬」後發現,根本不是這樣一回事嘛。 -
癌症風險與孤獨感之間存在關聯 中年單身大叔尤其注意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302據《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有25 %的研究參與者罹患了癌症,而11 %的人死於癌症。科學家發現,癌症的風險與孤獨感之間存在10 %的聯繫,由於癌症是世界上第2大死亡原因,因此研究人員表示,應該對此問題給予更多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