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孤立
-
少聽音樂易孤立? 調查:音樂參與度低的長者孤獨感高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7756許多研究證實,音樂不僅能促進長者的社交連結、改善情緒,還有助於健康老化。董氏基金會提醒,陪伴長輩的方法除了看電視、聊天、聚餐等,還可以一起聽音樂、唱歌,維持長者的身心健康。根據1篇於2024年2月發表在《ScienceDaily》的全國健康老化民意調查指出,50至80歲的人口中,有4分之3的人表示音樂能讓他們緩解壓力或放鬆身心。 -
國衛院臺灣失智症風險因子管理白皮書 籲40歲開始預防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8756在世界阿茲海默症日前夕,國衛院宣布,與近40名專家學者、臨床醫師攜手撰述《臺灣失智症風險因子管理白皮書》,此為台灣第1份完整失智症風險管理工具,提出「護腦5守則」,提醒國人40歲就應做好「顧腰圍、控血糖、壓不衝、脂不高、腎要好」。 -
備孕壓力!「3大備孕難題」讓人想放棄 這階段阻力大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8738許多接受人工生殖的夫妻半途而廢,中華民國生育醫學會最新調查報告發現3大原因,分別是「自行施打排卵針及副作用不適」、「取卵數量少於他人」、「胚胎無法順利培養與植入」。專家表示,人工生殖療程需仰賴醫病合作,才能順利「尋寶」,備孕夫妻務必主動尋求醫師協助。 -
牙齒數目與失智風險有關? 口腔健康不僅護牙也可護腦
健康養生 / 口腔植牙4837隨著台灣步入高齡社會,失智症與長者健康議題日益受到重視。除了基因、年齡與慢性病等已知風險因子外,近期多項研究指出,牙齒數目與失智症風險之間可能存在密切關聯。多項觀察性研究顯示,牙齒數目愈少的老人,其罹患失智症的風險相對較高,也會影響咀嚼功能,進而影響營養攝取與消化吸收,同時也可能降低社交意願,導致孤立與憂鬱,進一步加速大腦退化。 -
研究:75歲以上高齡駕駛 致「脆弱用路人」死亡率最高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7914113年高齡駕駛肇事件數創下近5年新高,近6萬件,北醫大公共衛生學院傷害防治學研究所發布最新調查結果,75歲以上高齡駕駛造成「脆弱用路人」死亡率之高,位居各年齡層之冠,為41至64歲族群的2.44倍,駕駛年齡愈高,行人死亡創傷風險也愈高。 -
帶這基因失智風險恐增15倍 守護大腦健康5件事要做到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4925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2021年報告,目前全球有超過5,500萬人罹患失智症,預估到2050年將增加到將近1億4千萬人。台灣同樣面臨挑戰,根據2024年衛福部的統計,65歲以上的長者中,每100人就有8人可能已經罹患失智症,顯示失智問題刻不容緩。 -
翻轉神經多樣性孩子人生! 「生活導師」幫助健全發展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6991每年約有2、3千名「神經多樣性」學童未能納入早療系統,即使接受醫療照護,也因諮商師、心理師、社工師等專業人員缺乏,及健保給付點值偏低,而未能獲得足夠治療。為此,立委、民團及醫界攜手推動「生活導師制度」,希望翻轉自閉症、過動症等孩子的人生。 -
2025世界白斑日 醫:非傳染病 適度日曬有助色素修復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4069你是否曾在街頭或生活中注意過,有些人身上出現明顯的白色斑塊?也許你曾因此感到疑惑,甚至本能地保持距離。事實上,這種皮膚的色素脫失現象,就是所謂的「白斑症(Vitiligo)」。目前全球白斑症的盛行率約為1%至2%,在台灣,同樣也有不少患者正面臨著這樣的挑戰。白斑症雖非傳染性疾病,但患者卻因皮膚外觀上的明顯改變,長期承受社會誤解與異樣眼光,甚至在求職、交友上遭遇困難,進而陷入自卑或孤立,嚴重影響心理健康與自我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