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家庭
-
強迫症會好嗎?理解背後生命故事 5全系統照亮人生路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755633歲的張先生(化名)在診間門口踟躕良久,才終於踏進門去。反覆確認門鎖是否上好的衝動幾乎讓他錯過約診。環顧四周,手心因緊張而滲出汗珠。等候區內,他看見一位年輕女子默念著什麼,一旁的中年男子不住整理襯衫袖口。張先生稍稍安心,原來他並不孤單。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心身醫學科主治醫師唐守志表示,強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OCD)是一種精神健康問題,其特徵是反覆出現令人苦惱的念頭(強迫性思考)與重複行為(強迫性行為)。 -
巴金森整合照護計畫獲獎! 創新醫療助病患重拾新生活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3365新竹臺大分院神經部的「巴金森整合照護計畫」,以其卓越的創新技術與全面性的病人服務,榮獲SNQ國家品質標章的肯定。此獎項彰顯了該計畫在巴金森疾病診治領域的卓越成就,並再次證明了新竹臺大分院在醫療領域中的領導地位。巴金森氏症是一種進行性神經退化疾病,對病人的日常生活及家庭造成深遠影響。新竹臺大分院神經部副主任陳凱翔醫師指出,巴金森症的治療與照護需要多方面的協同合作和創新技術。為此,神經部推出了「巴金森整合照護計畫」,將最新的醫療技術與智慧醫療相結合,為病人提供全面的疾病管理服務。 -
育兒壓力大也別搖晃孩子 嬰兒搖晃症候群釀受虐性腦傷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6925少子化已成國安議題,孩子生的少,個個都是寶,但兒虐事件仍頻傳,衛福部分析近5年134件重大兒虐死傷案件,63件屬受虐性腦傷,其中25%經治療仍不治死亡,75%雖然存活,卻留下不可逆的永久傷害。進一步分析受虐兒童年齡分布,高達73%為1歲以下,1至2歲則有19%,2歲以下就占9成,衛福部保護司司長張秀鴛表示,這些小朋友因照顧者一時情緒失控,遭受暴力對待,造成永久性的嚴重傷害,不少幼童還來不及長大,就離開人世。 -
家長擔心新生兒投保遭拒延遲新生兒篩檢 國健署說重話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6892新生兒先天性代謝異常疾病不易發現,延遲診斷可能造成嚴重後果。113年新生兒篩檢率超過99%,檢測出3,340例異常,以蠶豆症為大宗(約9成)。國健署呼籲,為免錯失治療良機,家長應讓寶寶在出生滿48小時後接受篩檢,勿因保險考量而延遲或拒絕。 -
5歲以上幼童及青少年 有這些呼吸道症狀恐黴漿菌肺炎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830日前一名11歲的許小弟因持續高燒4天且合併有咳嗽症狀而前往地方診所看診,但病情卻持續不見好轉,其後更出現胸悶、活力及食慾下降等情況,遂轉往台北慈濟醫院急診就醫。經一系列檢查後診斷為肺炎黴漿菌感染,情況危急,所幸在緊急住院治療1週後平安出院。 -
多元認養!新北動保處攜手統一超商 為毛孩找溫暖的家
健康養生 / 寵物健康6662為了響應4月11日國際寵物日,新北市政府動保處與統一超商(7-ELEVEN)攜手合作,於全台7000多間門市推出「毛寶貝認養計畫」線上認養推廣活動,希望能幫助動物之家的毛寶貝們盡快找到溫暖的家,讓民眾透過多元平台了解牠們的故事,並歡迎至新北市公立動物之家認養。詳細認養資訊可查詢新北市政府動保處官網認養專區。 -
長照3.0升級5大類智慧輔具租賃明年7月上路 亮點1次看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6852人口老化,輔具使用情況普及,衛福部提供氣墊床等傳統輔具租借等補貼措施,明年7月起推出智慧科技輔具「全租賃」方案,3年補助民眾額度最高6萬元,品項包括,移位、移動、排泄、居家照顧床、安全看視等5大類居家科技輔具。 -
藥物濫用年齡下降! 國衛院研究:及早介入高風險家庭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6232據統計,國內未成年使用毒品終身盛行率約1%,每100位未成年者就有1人使用毒品,國衛院最新研究證實,與青少年濫用毒品最相關的因素為高風險家庭、休學中輟,以離開校園的關連性最高,與一般青少年相較,中輟生濫用毒品風險高出81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