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小兒科醫師
-
寶寶排便時總是哭鬧不止 原因可能與肛門疼痛有關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3325至於肛門廔管是如何形成?新光醫院小兒外科張繼仁主任說明,這主要是因為周歲前幼兒的肛門構造較成人纖細,加上飲食量多,對肛門的負荷較大,容易發生肛門隱窩的發炎,產生膿瘍或黏膜損傷出血。 -
孩子過動又夜夜鼾聲不斷 原來是呼吸道受阻塞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717許哲綸介紹,小兒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好發於4歲到9歲孩童,常見症狀包括打鼾、鼻塞、張口呼吸、夜尿、生長遲緩等,因肥大的顎扁桃體及腺樣體會大幅占據正常的呼吸通道,導致睡眠過程中容易出現停止呼吸或呼吸低下等狀況,近年研究也發現此症更與注意力不集中及過動症有關。 -
居家隔離或居家檢疫可視訊診療 慢連箋領藥不進醫院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3464目前全台有逾萬人需配合居家隔離或居家檢疫無法外出,如有慢性病等就醫需要,國泰綜合醫院目前已提供通訊診療服務,可完成民眾就醫需求。目前提供家醫科及小兒科醫師進行通訊診療,醫師透過iPad使用LINE為病人視訊診療(診療過程全程錄音錄影),如需開立處方,再由家屬至醫院代為領藥,以此解決民眾因受限制外出而無法就醫困擾,有需求民眾可洽1922或衛生局協助安排相關事宜。 -
孩子發燒別急著吃退燒藥! 小兒科醫師提出的忠告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939黃禹銘表示,許多老一輩的人習慣用手膚觸幼兒額頭,只要感覺發熱,就認為是發燒,必須趕快吃退燒藥;至於年輕家長則會使用耳溫槍或是溫度計測量,一旦超過38℃,就擔心孩子腦部會不會被燒壞或變笨。事實上,小朋友的耳溫或肛溫未達38℃就不算發燒,臨床治療上,必須到達39℃才有需要服用退燒藥。 -
早產兒併發症風險高 腦性麻痺、自閉症、過動問題多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5056國內外研究追蹤發現,早產兒神經發展異常的比例較高,隨著出生周數越小,患有腦性麻痺、自閉症或是過動問題的風險也增加;台灣的研究也發現,小於28周或出生體重未達1,000公克的早產兒,患有自閉症的風險較一般37周後出生的足月兒高出近3倍。對於高風險孩童,若可以早期診斷與早期復健治療,將可以幫助神經症狀的改善。 -
WHO流感疫苗選株會議延遲 11月起分3波施打疫苗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38今年主要受到世界衛生組織(WHO)流感疫苗選株會議,延遲公布北半球疫苗選株決定,造成全球疫苗生產供貨時程延後,對照疾管署公布流感公費疫苗,於11月中起分3波施打接種疫苗。 -
呼吸喘鳴咳嗽如狗叫 小心病毒性哮吼夜間作怪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5277書田診所小兒科主治醫師戴季珊表示,病毒性哮吼為病毒感染後喉部與聲門下氣道黏膜發炎腫脹,造成呼吸道顯著狹窄,讓病童出現聲音沙啞、吸氣時喘鳴、咳嗽如狗吠,甚至是呼吸急促與呼吸困難的症狀。其常於夜間惡化或發作,嚴重時可能導致上呼吸道阻塞、呼吸窘迫、呼吸困難甚至危及性命。 -
孩子哭鬧不停還吐奶 就醫診斷揪出腸套疊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3190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小兒外科醫師林昊諭表示,腸套疊俗稱大腸包小腸,即是小腸末端套入大腸造成腸阻塞,嚴重者甚至會造成小腸缺血壞死。腸套疊可能發生在大人或兒童身上,兒童的腸套疊好發在7個月到2歲之間,引起的原因尚未明確,大部分是沒有病灶導引點(leading point),如果是5歲以上兒童出現腸套疊,就要懷疑可能是腸道息肉、腫瘤、梅克爾憩室的所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