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小兒科醫師
-
她長短腳遭歧視 主動要求寶貝做髖關節篩檢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4182在台灣,每年有約300名新生兒患有「發展性髖關節發育不良」,幸運者也許會自動復原,但可惜的是大多數的寶寶可能因為家長的照顧方式不對,或是延遲發現,導致長短腿、跛行,甚至可能年紀輕輕就需置換人工髖關節、終身受退化性關節炎等長期病痛所苦。
-
孕期出現妊娠紋 產後「哈密瓜紋」爬滿肚
兩性關係 / 女人幫3492中山醫療社團法人中山醫院婦產科郭安妮醫師表示,根據門診臨床經驗,超過五成的懷孕婦女會出現妊娠紋,以腹部最多,其他如乳房周圍、臀部、大腿內側、膝蓋後方。 -
寶寶呼吸帶雜音 軟喉症占比極少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4078軟喉症寶寶的呼吸雜音只有大小聲之分,在寶寶平靜時依然會聽到呼吸雜音,不會時有時無。所謂的軟喉症,醫學上名稱叫做喉頭軟化症(Laryngomalacia),臨床上確診的方法是用軟式支氣管鏡來探查寶寶呼吸道。阿包醫生身為一位兒童胸腔科醫師,之前在醫院的確遇到不少案例,當時利用軟式支氣管鏡做確診以及排除其他相關疾病。 -
新生兒嚴重缺乏維他命D 恐造成骨折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2389成大醫院新生兒科張毓珊醫師表示,鈣是人體骨骼的主要成分之一,而維他命D最主要的功能在增加小腸對鈣的吸收。若維他命D嚴重不足,會導致佝僂症(軟骨病),典型的症狀是頭骨軟化和下肢骨頭彎曲變形。 -
正視兒童結核病 別讓彩色童年抹陰影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2240住院第3天,情況看似好轉,但小潔卻突然意識不清,隨即轉入小兒加護病房。成大醫院急診部小兒科醫師何宗憲醫師說,小潔的痰液與脊髓液培養結果皆為結核分枝桿菌;後來在各次專科醫療團隊聯合會診,及多種抗結核藥物的合併治療下,小潔於住院逾3個月加上近1年的治療後,終於回到往日健康活潑的模樣。 -
寶寶紅屁屁不說 未立即更換尿布惹禍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1988統計顯示,尿布疹的出現其實不分年齡,未滿1歲與1歲以上產生尿布疹的機率平均為五成三,未有明顯差別。但調查顯示,尿布疹發作與否與便便有關,平均每天便便4次以上的寶寶,近七成在過去3個月曾出現尿布疹! -
基因決定身高? 營養師:後天均衡營養更重要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3335就讀國一的小玲,身高142.3公分、體重33公斤,站在同學間顯得嬌小,媽媽擔心她一旦過了青春期,身高就「定型」了。經台北慈濟醫院「兒童生長發育聯合門診」的小兒科醫師診察,發現小玲有生長遲緩現象,身高、體重都低於同年齡孩子三個百分位,後轉介營養諮詢門診,給予營養介入治療1個月,小玲身高就增加1.2公分,體重也增加0.7公斤,明顯高於標準。 -
胖娃兒好萌惹人愛 日後糖尿病風險成隱憂
醫美減重 / 體重管理2694美國研究發現,喝母乳的寶寶可減少3倍以上的過胖風險,有較好的體重及體脂表現,讓寶寶結實不虛胖,探究其原因,關鍵就在母乳中的「蛋白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