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巴金森
-
到底是記憶變差還是得了失智症? 專家教你簡單判斷!
健康養生 / 話題懶人包3770「醫生,我先生都會一直問同樣的問題,才剛講過的話,馬上就忘記。他從前愛看電視,現在卻連遙控器都不會用,而且常搞不清楚白天、黑夜。」老太太一臉擔憂地說,「前幾天出門去散步,結果竟然在公園迷路,走不回來。怎麼會這樣啊?」 -
走路變慢可能不只是老化! 巴金森症10大警訊要注意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881「大家最熟悉的巴金森症症狀就是顫抖,其次是動作變慢、姿態前傾、步伐變小。」台大醫院巴金森症暨動作障礙中心主任兼臨床神經暨行為醫學中心主任吳瑞美醫師解釋:「有些患者因為動作慢、關節僵硬,可能會先到其他科別就診,最後才發現是巴金森症。」 -
神經迴路掌管生活習慣 台研究團隊破解關鍵分化基因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197位於大腦深部1群神經核組成的基底核,是掌管動作學習、獎勵、動機、情感以及自主運動的中樞,發揮這些神經功能的關鍵,仰賴於基底核中的紋狀體背側與腹側核區的神經迴路。背側核區調控動作與認知功能,是養成習慣行為的關鍵區域;腹側核區則參與獎賞與成癮機制,是影響動機情緒的關鍵區域。但紋狀體核區如何建構,並劃分成2兩個區域的神經迴路仍然未知。 -
夏日悶熱慎防中暑 這些日常用藥可能影響體溫調節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010童綜合醫院急診部主任魏智偉表示,在高溫環境中若出現散熱調節失衡,造成體溫超過 41.1℃(106℉)以上,合併有神經功能異常如(昏迷、抽搐),即稱為中暑。初期症狀表現包括頭暈、頭痛、疲倦無力、噁心、視力模糊、呼吸急促、皮膚乾燥無汗等,如果沒有及時發現可能會引起煩躁不安、幻覺、動作不協調、昏迷等意識障礙情形。嚴重時可能併發癲癇、心肺功能異常、橫紋肌溶解、肝損傷、腎損傷、電解質失衡(高血鉀、高血磷、低血鈣)等,恐有生命危險。 -
女性尿失禁分4種 停經後婦女多合併2種常「溼」控
兩性關係 / 婦科診療室6276根據國際尿控制醫學會對尿失禁的定義是不自主性的尿液滲漏,且造成衛生和社交困擾。三軍總醫院泌尿科主任蒙恩醫師表示,女性尿失禁可分為4種。 -
國衛院破解細胞再生秘密 幹細胞外泌體促使神經修復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4454國衛院細胞與系統醫學研究所副研究員李華容指出,臨床研究顯示,幹細胞有望修復神經系統損傷,但幹細胞培養及穩定保存不易,且仍需要以手術方式植入,且細胞植入手術恐引發併發症和異位組織形成等疑慮。 -
巴金森氏症前兆多 發現這些疑似症狀應及早就醫治療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179而這次林先生從門口進來時,一坐下來,放在膝蓋上的右手指,微微繞小圈地顫抖,經李醫師仔細詢問後,陪診的林太太表示最近覺得先生反應、動作越來越慢,跟以前不一樣,睡眠不安穩,寫字也不太靈活。李醫師門診評估後,跟林先生與太太解釋,疑似是巴金森氏症,給予藥物治療後,林先生的肩膀緊繃酸痛的情形好了很多,右手抖動的部分也改善很多。 -
腸道疾病使免疫亮紅燈 罹患失智症機率大幅增加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935作者表示,有越來越多的證據指出,腸道中常駐的細菌除了與中樞神經系統有關係,也和人體的疾病和健康都有相關性,這個連結被稱做「腸腦軸」(gut-brain axis)。雖然目前還不知道發炎性腸道疾病的病因,但被認為是免疫反應受到損害,才導致腸道中的微生物發生變化;此外,最近的研究已經將該病與巴金森氏症聯繫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