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廔管
-
肛門外有硬塊要切除? 中醫對付痔瘻免開刀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4990來自香港的黃先生,5、6年來時常會有膿從肛門口流出來,但臀部皮膚上又未見任何傷口,曾至兩家診所就診,一家告訴他要先以抗生素治療,若未見療效便須開刀引流;另一家則告訴他,絕不能開刀,否則「肛門會壞掉,要做人工肛門」。 -
中醫治肛門瘻管 簡易療法免開刀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24278羅永欽醫生從多年治療痔瘻臨床中發現,大部分來看痔瘡的患者中,確診得內外痔約佔95%,長痔瘻只佔少數。若罹患內痔,在第三期會轉變成脫肛痔,排便時會疼痛,並且流鮮血;相較之下,痔瘻在形成的過程中,主要會引起畏寒或發熱等不適症狀,硬塊腫大時會出膿血,兩者有所不同。 -
食道癌末期進食困難 食道支架讓癌友享口福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6899癌症連續35年蟬連台灣地區十大死因之首,民國106年最新資料,大腸癌、胃癌、食道癌分列國人癌症的第一、七、九名,一旦進入末期,這些癌友經常面臨到進食困難的窘境。
-
上班族有痔難伸 環狀切除手術不再如坐針氈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4038小芬的痔瘡症狀時好時壞,有時只是隱隱作痛,有時則痛到直冒冷汗,結束育嬰假重返職場,卻是她苦難的開始,長時間坐在椅子上,簡直「如坐針氈」,經常滲出血絲。雖然小芬想過要就醫治療,但一聽說手術要請假住院,小孩沒人照顧,就讓她打退堂鼓。 -
洗腎廔管感染破裂 七旬老翁險喪命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3865台北慈濟醫院心臟外科醫師宋鎮宇表示,須裝置洗腎廔管的患者,包括腎衰竭、慢性腎衰竭或是急性腎衰竭,需要長期接受血液透析治療(洗腎)者。洗腎廔管對於洗腎病友來說等同於維繫生命的重要關鍵,若疏忽了洗腎廔管的衛生及保養,可能引發嚴重的廔管感染或破裂危機,洗腎廔管通路的功能會影響透析的品質及效果,所以必須維護它的安全與衛生。 -
治療幼兒肛門廔管的新療法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8673小兒的肛門在兩側2至4點或8至10點處容易長肛門周圍膿瘍,是因為此兩處肛門管內之肛門隱窩,因腸內物的侵襲引起發炎,繼而穿過內括約肌至內外括約肌之間,再由深淺兩層外括約肌間到達肛門周圍皮下形成膿瘍。膿瘍自動破裂或需做切開引流,有的會自己癒合,但約有半數會反覆發炎,形成廔管(Fistula)。 如果廔管長期存在,進而產生堅厚廔管壁者,則需做廔管切除術。手術風險包括:廔管切除手術有時會傷害到括約肌,而造成失禁的問題;或是手術後出血引發相關的併發症。 -
破除洗腎迷思 病友也能活出亮麗人生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2033洗腎的方式分為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兩種。血液透析須在患者身上的動靜脈廔管扎入兩根針,一根將血液抽出體外,經機器淨化,再從另一根導回體內。每周做三次,每次時間約4至5小時,必須在醫療機構進行;腹膜透析則是在患者腹腔植入一條人工導管,透析液由此進入體內,利用腔內腹膜,透析出新陳代謝產生的廢物和多餘水分,再引流出體外。腹膜透析需要每天進行,患者經訓練後,可自行在家處理。 -
耳鳴真惱人─長期不治療 當心重聽及聽障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1842資深耳鼻喉專科暨宏仁診所院長李宏信醫學博士表示,長期飽受環境噪音之苦,如又加上失眠、疲勞、壓力等多項因素,就成為耳鳴的高危險群。民眾一旦自覺耳鳴、聽力受損,務必把握黃金治療期,及早就醫,避免日後耳鳴惡化;嚴重時甚至連續二十四小時鳴叫不停,病人感到非常難受,且也會造成聽力減退而重聽,不可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