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廢氣
-
幼兒氣喘幫凶找到了! 外出應戴口罩防空汙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2480「室外空氣汙染物與學齡前兒童首發氣喘之關聯」研究計畫主持人、慈濟大學公共衛生學系教授尹立銘表示,氣喘的誘發與許多其他因素相關,僅就西部地區檢視,氣喘發生率與空氣汙染相關。 -
居家嚴防PM2.5毒害 杜絕燒烤、焚香、吸菸汙染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121台灣大學公衛學院副院長詹長權表示,人體吸入PM2.5後,可深入肺泡再經血液循環至全身各器官組織,造成全身性毒害,國外研究針對孕婦研究發現,當孕婦暴露在PM2.5環境下,會增加胎兒早產、出生後體重較輕、過敏性鼻炎和氣喘等問題。 -
中研院:高濃度PM2.5籠罩 肝癌風險增兩成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1911中央研究院與陽明、成功大學合作,率先全球發現,長期暴露在高濃度的PM2.5環境裡,會提高約兩成的罹患肝癌風險。研究團隊在台北、新竹、嘉義、屏東及離島澎湖等5縣市抽樣2萬多30歲以上的巿民,平均追蹤近17年,結果發現,當中464人患肝癌。經比對病人的居住地與PM2.5指數後,本島及澎湖PM2.5濃度每立方米分別增加13.1微克及0.73微克時,患肝癌風險便提高22%。 -
空汙達紫爆等級 女性罹患乳癌率倍增
癌症新知 / 乳癌2030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NO2每年造成700萬人死亡,而因空汙導致疾病致死的原因當中,最可怕的就是罹癌率提升。加拿大麥吉爾大學健康中心與蒙特婁大學共同研究顯示,女性的居住環境中,NO2濃度每增加十一分之五ppb,女性罹患乳癌的風險就隨之攀升25%,意即環境因子易導致女性罹患乳癌。 -
台灣空汙日益嚴重 敏感肌拉警報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072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黃毓惠表示,人體長期暴露高空汙環境,易使皮膚疾病惡化,以過敏性皮膚病、皮膚老化與色素斑生成最為常見。空汙物質侵入皮膚,將引發發炎反應,造成屏障功能受損,進而引起皮膚乾燥、脫屑、泛紅、刺癢、灼熱、丘疹等敏感問題。 -
東北季風帶來霾害 秋冬眼疾患者增兩成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030霾害是指空氣中的懸浮固體微粒,不僅會降低能見度,還容易引發呼吸道與眼睛疾病,書田診所眼科副院長廖士傑指出,空氣品質不良經常是因為懸浮微粒所造成,目前常聽到的PM2.5指的就是細懸浮微粒指標,當粒徑小於2.5微米的懸浮粒子達到高濃度時,對身體健康將有負面影響。 -
河岸山景住宅區 易誘發嚴重氣喘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107林口長庚內科部長暨台灣胸腔疾病協會理事長郭漢彬教授表示,嚴重型氣喘患者約有八成屬於過敏誘發,除了家居塵蟎、寵物皮毛、花粉、黴菌之外,環境污染物也是直接致敏的因子。 -
遠離二手菸毒害 衛福部擬十字路口禁菸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1929國健署日前公布「菸害防制法」新規定,自明年4月1日起包括國家公園、國家級風景區等各種公園綠地,除了吸菸區之外,一律不得吸菸,無論國人或外國觀光客,違者可罰2000元至1萬元,引發吸菸者團體不滿,質疑違憲,違反憲法保障人民自由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