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強度
-
遶境活動3階段小錦囊 快走訓練助提升心肺功能和肌力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4219每年宗教進香或遶境活動,總吸引許多信眾參與,但長時間步行且速度快可能會對身體造成負擔。一天步行5至8小時甚至更久,不僅考驗耐力,也容易產生疲勞性傷害。醫師提醒,長時間步行可能造成健康危害,繞境前應先評估體力,也可加強訓練肌耐力幫助順利完成遶境活動。 -
手腳冰冷麻木吃銀杏? 銀杏果助排毒、銀杏葉保護神經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4050銀杏葉萃取物具有擴張血管、改善末梢血液循環,也能改善腦循環的血流量,促進身體對氧和葡萄糖的利用,可以改善血液循環,提供充足血氧,抗氧化、清除自由基,具有保護神經系統、心血管、視網膜的功能。 -
慢性疼痛並非無「藥」可救! 個別化運動計畫有效逆轉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561「為什麼醫師說組織已經修復了,我還在痛?」國泰綜合醫院復健科物理治療師蔡世瑩表示,身上的疼痛持續或是間歇出現超過3個月稱為慢性疼痛。即使已經超過組織正常修復的時間仍有疼痛,甚至沒有明確的病因也會感到反覆的疼痛。因此,慢性疼痛的治療需要跨專業的整合治療。 -
白內障熟了再開刀? 醫師詳解白內障手術與人工水晶體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3947資深眼科醫師陳逸川表示,過往白內障開刀患者大多落在65至70歲之間,但如今年齡層逐漸往下降至60至65歲,其中也有原本6、700度的高度近視患者,5、60歲時近視度數突然加深,暴增到近千度,到眼鏡行配鏡也無法改善,進一步檢查後,才發現是因為白內障中心熟化混濁導致的核性白內障,必須治療白內障才能解決視力模糊問題。 -
產後憂鬱焦慮如何緩解? 快走、游泳等中強度運動奏效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6651新生命的誕生是件令人喜悅的事情,但從懷孕的那一刻起,女性就會開始面臨到身體的不適與擔心胎兒健康問題的緊張情緒,產後還得在身體尚未完全復原下照顧新生兒,角色轉換的焦慮與壓力,不是一句為母則強就可以輕鬆帶過,媽媽們的身心狀況需要被好好重視。1篇2024年11月發表於《英國運動醫學期刊》的研究指出,產後運動可減輕媽媽的憂鬱與焦慮症狀,並降低產後憂鬱的風險,特別是在產後3個月內開始運動可顯著改善心理健康。 -
納豆護心又固骨本!食用有訣竅 功效與禁忌1次告訴你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327「納豆」是廣為人知的日本傳統食物,尤其是納豆的黏稠性和獨特的氣味,讓納豆同時有擁護者和另一派不敢恭維的人,撇開納豆上述特性,納豆所含的營養成分如維生素K2、納豆激酶等成分,不僅護心更能鞏固骨本。瞭解納豆功效、吃納豆好處有哪些,以及是否有食用納豆副作用等,能幫助我們完整接收納豆好處,且同時避開潛在的風險。 -
空氣品質惡化!中南部紅色警示 國健署提醒防護4要點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6881由於近日臺灣偏東風影響及出現霧現象,水平風速弱及垂直擴散差,導致背風面的西半部地區污染物累積,空氣品質達橘色提醒等級,雲嘉南、高屏空品區及金門為「紅色警示」(空氣品質指標值AQI介於151-200)等級(對所有族群不健康)。國民健康署提醒民眾面對空污警訊,應強化自我防護:減少室外活動、注意個人衛生、提升保護力、下載「樂活氣象APP」掌握即時空氣品質,守護自己及家人健康! -
健保調整急診支付5月上路! 解決急診壅塞醫界提看法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6838急診壅塞,引發民怨,衛福部健保署昨與急診醫學會、醫界開會討論,將從5月起,新增急診護理費、留觀床醫師診察費等支付項目,並提高重大外傷支付標準,調整重、中度急救責任醫院加護病房給付。為改善醫護人力,將於4年編列100億元提高所有病房護理費支付標準,希望各醫院投入急診、加護病房等急重症醫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