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影像醫學科
-
8旬嬤因腫瘤腸道阻塞! 微創手術不再受「溢赤酸」苦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79787歲的蔡女士因胰臟惡性腫瘤造成腸道阻塞,半年多來常有胃食道逆流症狀,每次吃東西就會嘔吐,有時1晚吐3、4次,生活備受影響。她在醫師建議下接受內視鏡胃腸道吻合術,透過微創手術在胃與小腸間放置金屬支架打通路徑,術後2、3天即恢復正常飲食,不再「溢赤酸」,讓她可以恢復正常生活,四處走動享用美食。 -
爭取「胰腺」生機! 台大AI診斷助早期揪出胰臟癌病灶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11021胰臟癌為台灣2022年第7大癌症死因,美國也預估胰臟癌將在2030年之前成為全美第2大癌症死因。台大醫院整合消化內科與外科、影像醫學科、腫瘤醫學與放射腫瘤科,及營養師、護理師與病患個案管理師打造胰臟癌多科團隊,從診斷、外科手術、化學治療、放射治療、併發症處置、支持與緩和治療,全面提升胰臟癌的治療成績。 -
83歲阿嬤突然中風 及時「動脈取栓」助患者恢復行動力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483邱孟祈醫師表示,動脈取栓術是搶救腦中風的重要技術,病人只要在時間內送達醫院,可以將血栓從血管中移除,大幅增加病人預後,有機會可以下床走路、提高生活品質。 -
乳癌發生率近20年升263% 揪出早期乳癌女性該這樣做
癌症新知 / 乳癌2702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影像醫學科主任黃大宜指出,乳癌死亡率下降的因素,可能是因為乳癌篩檢而發現早期乳癌,也可能是因為標靶藥物的使用。參與國健署乳房攝影篩檢乳癌計畫的對象包括:有乳癌家族史40歲至69歲女性和沒有乳癌家族史45歲至69歲女性,隨著乳癌篩檢的執行,可以發現更多的早期乳癌,也可以降低乳癌的死亡率。 -
產後出血恐致命 數位減像血管攝影提升栓塞成功率
兩性關係 / 婦科診療室3343產後大出血是分娩後的突發性嚴重併發症,致死率相當高,產前檢查難以預測。傳統治療會先給予子宮收縮藥物,及大量輸液、輸血等,若效果不佳,產婦必須接受子宮動脈栓塞手術。 -
心律不整傳統治療太「傷心」 光子刀可突破限制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4542臺大醫院由心臟內科、影像醫學部與放射腫瘤科3科跨科合作所開發的立體定位放射線治療術是治療嚴重心室心律不整的新方法,又稱光子刀,能精準計算投放的劑量與照射範圍,達到順形度絕佳的劑量分布,搭配影像導航系統,於治療前精準對位、治療中修正誤差,殲滅病灶的同時減少周邊正常組織損傷。 -
3D數位乳房斷層攝影 讓零期乳癌無所遁形
癌症新知 / 乳癌4944乳癌為我國婦女發生率第一之癌症,高峰約在45至69歲之間,依據衛生福利部死因統計及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資料顯示,每年有逾萬位婦女罹患乳癌,逾2千名婦女因此喪命。目前國際醫學實證,有效提早發現並改善預後的乳癌篩檢方法是乳房X光攝影,乳房X光攝影檢查能偵測乳房鈣化點或腫瘤,發現無症狀的0期乳癌。 -
潛伏性殺手!顱內動脈瘤可導致腦中風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