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復健治療
-
6旬婦退化性關節炎手術後還是痛! 增生療法有助緩解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4557當關節發生疼痛、腫脹、僵硬或變形等症狀,恐是退化性關節炎的前兆,這時患者該如何面對?高銘骨外科診所林順智院長表示,在臨床上治療關節炎首先會以藥物、復健治療並搭配生活習慣改善,一般治療3至6個月後多數病況能獲得控制。除非症狀較嚴重才會採取手術,但術後有些患者恐因韌帶發炎受損飽受疼痛折磨,屆時還是需藥物、增生療法輔助,緩解病症造成的不適感。 -
加速五十肩治療效果! 北市聯醫將小針刀療法融入治療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4292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王明仁表示,中醫小針刀療法在治療肌筋膜沾連、頑固性疼痛或神經壓迫等等疾病中,具有良好的療效,為了提供五十肩患者更迅速、有效的治療方式,院方將此療法融入常規復健治療中,以期縮短治療及康復時間。 -
上班族久坐、愛翹腳! 當心梨狀肌症候群造成屁股疼痛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788上班族長時間久坐,有時習慣翹著二郎腿,小心「梨狀肌症候群」找上門!神經外科醫師謝炳賢表示,當民眾感覺屁股疼痛,甚至伴隨腳麻,可能會誤以為是椎間盤突出所造成的坐骨神經痛,但很多時候是梨狀肌腫脹發炎,伴隨緊繃產生麻木疼痛的感覺喔! -
腳踝扭傷分3級!韌帶撕裂最嚴重 1招突破瓶頸重啟修復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7848腳踝活動時必須承受身體所有重量,尤其從事籃球、排球、足球、羽球等運動,在跑跳過程中或急速變換方向的當下,常因此造成腳踝韌帶撕裂傷,甚至日常生活中也可能因為行走在顛簸不平路面、遇到高低階落差、上下樓梯踩空等,而導致腳踝內翻,造成腳踝外側韌帶扭傷。若腳踝韌帶撕裂傷長期修復情況不佳、腳踝關節不穩定,很可能導致慢性的反覆關節炎,嚴重甚至會讓關節提早退化。 -
8旬翁吞嚥困難4年未吃飽! 接受復健治療已可大啖美食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4498陳冠霖說,隨著老化,慢慢會有吞嚥困難,通常在45歲之後就會發生,連喝水也容易嗆到。造成吞嚥困難的原因很多,包括肌肉萎縮、組織彈性下降、唾液減少和大腦反應下降,由於老人家吞嚥困難,被視為老化的一部分,認為是自然現象而容易忽略。 -
天氣冷筋骨痠痛恐是骨刺所致? 醫師解析骨刺常見4QA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5151陰雨綿綿、寒風刺骨的冬天即將到來,你的保暖衣物準備好了嗎?台中光田骨科嚴可倫醫師表示,天氣變冷對我們的筋骨感受可能會造成很大的影響,可能會讓人感受到身體痠痛,如長骨刺、罹患退化性關節炎或類風濕性關節炎,都是骨科臨床上相當常見的「天氣痛」主因。嚴可倫醫師於臉書發文解答骨刺的定義、常見骨刺症狀,以及是否一定要開刀等常見4QA,讓大家更深入了解骨刺。 -
膝蓋無法彎到底!恐後十字韌帶慢性拉傷 常見問題解析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5727家歡復健專科診所院長蔡昀錚醫師表示,位於膝蓋後中間位置的後十字韌帶主要有2大作用,主要是防止小腿往後移動,讓大、小腿能接合穩定,不會鬆動分離,像是在跑步急停時提供支撐等等。 -
20歲OL下背痛到直不起腰! 採3階段治療解決病痛根源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906根據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統計,高達8成國人在一生中至少會遭遇1次下背痛;全民健保資料庫2022年統計也顯示,以背部症狀為主訴的病人佔門診就診原因排名第10位,多數民眾因長期姿勢不良、搬運重物等因素造成的急性背痛,會隨著時間自行緩解,因此常輕忽背痛的嚴重性與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