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復健運動
-
大谷翔平尺側副韌帶撕裂! 做這類運動最常發生要小心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788近日的美國職棒聯盟MVP獎大熱門,天使隊的大谷翔平。在比賽中受傷退出首發,右手肘經核磁共振(MRI)檢查後,診斷為尺側副韌帶(Ulnar Collateral Ligament, UCL)再度撕裂。這已是大谷翔平第2次撕裂。他在2018年也受過同樣的傷,並接受Tommy John韌帶重建手術。目前正評估是否接受2次重建手術。本季球季因此報銷。 -
你的頭暈可能是眩暈 「前庭復健運動」助舒緩慢性頭暈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5143醫學研究顯示,全球有高達 17%的人受到頭暈困擾,在台灣,這等於將近有4百萬人曾被頭暈糾纏。雖然頭暈這麼常見,但它既沒有特效藥,也少有手術可以治療,導致很多病友,不但醫不好頭暈的問題,也欠缺詳盡合理的解釋,無法擺脫頭暈的痛苦,生活品質很差,活在焦慮困惑之中。怎麼判斷是頭暈,還是眩暈?該如何跟醫師闡述病況? -
助行器、助步車種類多怎麼挑? 專家圖解分析1次搞懂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3285畢業50年的同學會聚餐,剛好有三位長者推著助行器前來,大家七嘴八舌討論起各式助行器。王伯伯跟朱阿姨說:「哇! 你的助步車有輪子和椅子,看起來氣派又舒服,像賓士一樣,還有貼反光條和夜間閃爍行走警示燈,我也要去買一個來用!我的笨重又沒有輪子,要用手提起再放下,一步步往前,真不方便。」 旁邊的林阿姨趕忙勸阻「燈是可以裝一個比較安全,不過我看你走路搖搖晃晃的,用有輪子的怕不穩危險哦! 」 邱伯伯跟著附和「我上次換完髖關節也是用沒輪子的助行器,這樣比較穩啦!你要是想換別種的,先跟你的復健科醫師討論一下比較好,免得白花錢又危險。」 -
長時間久坐不動!肌肉竟抽痛 小心肌筋膜症候群找上門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2389中醫師賴睿昕透露,門診中各種拉傷、抽筋和反覆疼痛的病人數也來到新的一波高峰。她坦言,許多患者以為是小拉傷不以為意,卻發現患處疼痛綿延不絕,且按壓疼痛強烈,加上隨著工作使用電腦、躺沙發追劇等習慣,導致病情更加惡化,反覆使用止痛藥也不見起色,最終只好來中醫門診求診。 -
全台2成口受退化性膝關節炎所苦 人工關節找回行動力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72690歲的陳阿嬤因左腳膝蓋長期疼痛,沒辦法走超過10分鐘的路,在朋友的介紹下,由家屬陪同至台北慈濟醫院就診。經骨科洪碩穗主任會診後發現左腳軟骨磨損嚴重且因受力不均造成有O型腿的現象,甚至有嚴重的脊椎側彎、骨盆傾斜。考量陳阿嬤已為高齡患者,手術風險較高,洪碩穗主任決定先予以玻尿酸舒緩疼痛,並教導膝關節復健的運動,期待能經由保守治療來改善其症狀。不過由於關節磨損嚴重,疼痛仍無法改善,最終決定接受「人工全膝關節置換手術」,術後恢復狀況良好,現已無需用助行器輔助,關節活動度也皆無異常。 -
每年350萬人膝關節退化疼痛 全新手術走路更「膝」利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246退化性關節炎讓人走路像「落鏈」,爬樓梯如「登天」,傳統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效果不夠好,使用智能減痛機器手臂輔助後,術後的雙腳舒適度大幅提升。依據國健署統計全台有350萬人受膝關節退化所苦,1年有2萬人進行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台中榮民總醫院骨科部王證琪醫師指出,民眾普遍擔憂術後疼痛與恢復期長的問題而卻步。 -
婦人患五十肩熱敷電療無效 醫師採超音波注射緩解疼痛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93750歲林女士4個月前不慎跌倒拉傷右肩,由於多次治療未見成效,經朋友介紹下到新竹台大分院生醫醫院竹東院區復健科就醫,醫師發現患者患有「五十肩」。在接受2次超音波導引注射治療後,病人1至2週內疼痛便大大緩解,再搭配物理治療師的徒手治療,1個半月後肩膀的關節活動度已近乎正常。
-
走路就喘、胸口痛、血壓起伏大? 心臟復健運動可改善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2985而想要加強心臟強度,一般人透過運動可改善體能、改善心肺功能、提高攝氧量;攝氧量越高,表示身體在運動期間內可提供肌肉更好的供氧量,也意味運動的能力、耐力越高。但由於高強度的運動訓練對於心臟病患者有一定的風險,因此,心臟病患者如何控制風險並達成有效訓練,就需要正確的運動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