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復建
-
天冷居家清潔小心椎間盤突出! 醫示警這些動作要避開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363佑德中醫診所院長張賜興醫師表示,椎間盤突出常見發生在頸部和腰部,其中又以腰部最為常見,尤其是在第4至第5腰椎以及第5腰椎和第1節薦椎之間,腰椎椎間盤常因外傷或退化而突出,若壓迫到脊椎神經,就會造成坐骨神經痛。椎間盤突出的主因包括:年齡退化、過度勞損、運動傷害、長時間低頭久坐,以及車禍、騎機車遇到窟窿撞擊、突然踩空或跌坐等外力因素所引起。 -
小心肝!家中毛寶貝眼球泛黃、腹部變大 恐肝炎找上門
健康養生 / 寵物健康64987月28日是世界衛生組織訂定「世界肝炎日」,新北市政府動保處提醒飼主,要特別注意毛寶貝肝功能。肝臟是維持生命機能不可或缺的多功能重要器官,但由於無神經圍繞,肝炎發生時,不會有感覺到紅腫熱痛等發炎反應,所以被稱為沉默器官,一旦慢性發炎會產生肝硬化,往往已嚴重失能時,會伴隨有黃疸、腹水、癲癇等症狀發生,嚴重時可能危及毛寶貝生命,不可輕忽。 -
手麻腳麻快中風了?醫揭中風危險因子 改善血循可預防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8006腦中風發作通常來得突然,程建中醫師指出,如果出現:(1)單側手腳無力、發麻。(2)臉歪嘴斜,無法控制表情,甚至口水不自主流出來。(3)說話口齒不清、像大舌頭或含滷蛋。出現以上症狀時很可能是中風,應即刻送急診救治,把握黃金3小時立即施救,注射溶解血栓藥物,恢復健康的機率較大。 -
腦中風猝不及防! 專家強調首重三高控制與心血管保養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4775高雄朝氣復健診所林煜涵醫師表示,當血液循環不良、血管管徑狹窄到一定程度,可能會造成血管阻塞,中風發作機率也隨之提高。腦中風大致分為出血性和缺血性2大類型,而缺血性中風約占8成之多,出血型中風則約2成。進一步分析缺血性中風發作成因:其中原因未明約2至3成;大血管粥狀硬化、心源性栓塞各約2成;小血管阻塞約2至3成(亞洲人罹患比例又比西方人高);其他原因約占5%。 -
肩關節鏡術後提早復健 長庚:縮短康復期加快正常生活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4407為加快病患康復速度,臨床上會考量患者病況後,選擇新式的術後復健,林口長庚醫院運動醫學骨科醫師陳昭宇說明,新式的術後復健會讓病人在術後第1天,開始接受緩和式的復健動作,在患者疼痛能承受的範圍內,鼓勵多活動肩膀,三角巾則準備在必要時使用以提供保護。 -
胸悶吸不到氣? 醫授4大「胸腔復健」法改善心肺功能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776萬芳醫院復建醫學部醫師林硯農表示,患有氣喘、慢性支氣管炎、慢性阻塞型肺部疾病、新冠肺炎後遺症等肺部疾病族群,病人在活動時常容易感到胸悶、吸不到空氣等窒息感,導致活動意願降低,在不知不覺中,縮小活動範圍或選擇靜態活動。 -
高橋淳所長北榮演講 談幹細胞研究可望治療中風後遺症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6867京都大學誘導性多能幹細胞研究與應用中心(Center for iPS Cell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簡稱CiRA)高橋淳所長,今(19)日受邀至台北榮總,以「R&D of iPS cell-based therapy for stroke」為主題發表演講,分享使用幹細胞技術治療中風後遺症的經驗及成果,讓台灣醫學界了解最新的細胞治療及研究新知。 -
新冠脫離高峰!每日平均併發症+153 口罩令擬再鬆綁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3424目前前往醫療院所,特別是醫院與診所需要全程配戴口罩,以保護高風險病患以及醫護人員;然未來部分醫事機構,例如藥局,則有望鬆綁。疾管署表示,近7日每日平均新增153例COVID-19發生併發症的本土確定病例,較前1週之每日平均新增190例下降19.5%。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表示,疫情已過了高峰,高風險族群仍需格外注意感染後發生重症的風險,以及有疑似症狀就需要及早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