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心因性猝死
-
講座報名/老年殺手肌少型肥胖 劉伯恩醫師教預防保健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221肌少症是高齡族群常見的病態症候群,當新陳代謝率下降加上運動量不足,就容易形成肌肉少、脂肪多的狀態,而過度肥胖已知和低度慢性炎症有關,尤其與骨骼肌中脂肪的堆積和肌力的受損有密切關係,患者除了易誘發心血管、腦血管疾病外,尚包括代謝症候群、意外跌倒外傷、內分泌異常等,甚至可能引發吞嚥困難、失智症的發生,對健康傷害甚鉅,不可不慎。 -
憂鬱易傷「心」 研究:躁鬱患者心血管疾病風險更高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4630研究發現,憂鬱症患者罹患心臟疾病,或是死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較一般人還要高。此外,冠心症患者一旦得到憂鬱症,病情更為嚴重,死亡率會上升,三軍總醫院研究發現,雙極性憂鬱症患者的副交感神經功能低下,會提高心律不整或心因性猝死風險,未來也許能做為確診的重要依據。 -
男子籃球場上猝死 醫:心臟病發未必有徵兆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4273台安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林謂文發表心臟衛教新書《健康心起點》,現場談起這個悲慘個案,才新婚不久,因工作勞累、免疫力不佳,染上流感後併發重症,不幸死亡。 -
猝死前毫無警訊? 研究:一個月前有徵兆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1985所謂心因性猝死,通常會在發作的10分鐘死亡,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的患者存活下來,這算是一種心臟病。以心因性猝死而言,平常若出現一些心臟病的潛在徵兆症狀,包括氣促、胸悶、心悸和暈厥等,這些有可能就是身體發出來的猝死警訊,如果出現這些徵兆,務必要趕緊做檢查,以免發生遺憾。 -
心靈過勞莫輕忽 長期有害身體健康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7奇美醫學中心精神科主治醫師謝光煬提醒,長期心靈過勞可能引起自律神經以及神經內分泌失調,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除此之外,如果感冒久久不癒,常覺疲倦,就應尋求醫療協助,這可能就是心靈過勞的現象。 -
過勞型猝死 8成與心血管相關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4281臺安醫院心臟內科主任,同時也是中華民國心臟學會預防委員的吳孟修醫師表示,猝死的發生多以心因性為主,如心肌梗塞、重度狹心症、心肌病變或嚴重心律不整等。此外,猝死亦常發生於過勞族群,研究顯示,過勞型的猝死有80%以上與心血管疾病有關,如心肌梗塞、心臟衰竭、心律不整等都是可能致命的因子。
-
從徐生明總教練病逝 看心因性猝死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2066依據世界衛生組織對於「猝死」的定義:「凡是一個健康者或病人在穩定的情況下,從發生症狀到死亡時間在六小時以內者稱為猝死」;而近年來研究發現,猝死原因大多是心臟問題所造成,因此又叫作「心因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
-
研究發現:女性抽菸恐提高猝死風險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