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心理復原
-
吉卜力AI生成圖掀熱潮! 心理師解析背後8種心理現象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6053當ChatGPT推出能夠生成吉卜力風格圖像的功能後,社群媒體迅速被各種「吉卜力化」的頭像和圖片淹沒。這股熱潮不僅僅是一個科技進步或網路趨勢,從心理學角度來看,它反映了更深層的人類需求和心理動機。對此,心理治療所黃閎新臨床心理師也分享,為什麼吉卜力風格的AI圖像會引發如此廣泛的反響。 -
震後易受驚嚇當心創傷症候群! 醫提4方法助心理復原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5400王浩威醫師指出,地震帶來的創傷,可能引發不少人出現了焦慮和憂鬱等症狀。如果這些情緒問題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處理,可能會演變成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治療複雜度和難度都相對較高;根據研究統計,對於經歷過創傷事件的高危險族群,PTSD終生盛行率從5%到 75%不等,對心理健康造成龐大的影響,因此,事件之後盡快把握黃金時間來關注心理健康的狀態,是非常重要的。 -
921大地震驚恐再現!如何走出震後陰霾? 醫提供3招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70162台灣民眾對於25年前921大地震的威力與驚恐,再次被今(3日)晨7點58分芮氏規模7.2,全台有感的天搖地動喚醒。台灣位處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上,常遭受地震災害侵襲,每當大地搖晃,不僅是建築與土地,人們的心靈同樣也會受到巨大衝擊。 -
Metoo風波連環爆!被害者如何療傷?專家親自解析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552近期不論是政治界、學界與演藝圈皆傳出metoo案例,不少女性勇敢跳出來為自己發聲。令人關心的是,這些受害者該如何自我療傷,對此,精神科醫師楊聰財強調,沒有人想遇上性騷擾!多數人遇到突然發生或與權勢相關的性騷擾,都會造成心理創傷,嚴重者恐在事發後1個月內引起急性壓力障礙。 -
男女承受壓力程度大不同 性別差異背景因素應列入考量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4653研究者於2020年4月至5月新冠肺炎大流行期間,透過電子郵件向紐約市西奈山醫院第1線健康照顧者進行調查,回收有效問卷3360份。其中有2579位填答者為新冠肺炎患者的直接照顧者,因此其資料被納入分析。研究者使用《患者健康問卷》、《焦慮自我評估表》、《簡短版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量表》篩選壓力相關心理後遺症,分析其與性別的關聯性以及可能的中介因素。 -
八仙粉塵受傷民眾 日後需長期心理諮商協助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42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高師大諮商心理與復健諮商研究所所長徐西森教授表示,意外事件受傷者最容易出現的心情與心聲是:「為什麼是我?」、「好痛啊!還要忍多久?」、「我的外表會怎樣?」、「我的人生該怎麼辦?」或「我完蛋了!」等。徐西森表示,本次意外燒燙傷較嚴重的人,治療初期的身體疼痛很容易引發他們情緒的不穩定與人生絕望的念頭,周遭的人須無條件的傾聽、安撫和接納,以他們所愛的人或所關心的事物來鼓勵他們求生的意志。醫療過程中適時的給予心理諮商有助於增強他們的心理復原力並熬過復健難關。 -
大老婆戰役失敗 女性易罹患輕型精神疾病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2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