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心理治療
-
16歲寄宿女學生反覆拒食暴食 背後原因引人鼻酸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4339媽媽便將她帶回台灣,希望能改善不願意進食的情況,並要求記錄每天吃的食物,沒想到反而出現暴食的情況,看到體重增加又會崩潰拒食,不斷反覆在拒食跟暴食之間,因此趕緊就醫檢查。 -
毛小孩走了如失去家人之痛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不容忽視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4194書田診所精神科主任醫師施姸安表示,個案在目睹愛犬溺水過程,一直悲痛不以也相當自責,不停哭泣,憂傷,愧疚,無法忘記搶救過程的每個細節,整天關在房裡不願與外界接觸,情形嚴重超過1個月未改善,家人陪同下就醫,診斷確診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傷慟反應,目前門診藥物及心理治療中。 -
憂鬱症不只表現在情緒! 身體出現這些變化也要有警覺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2793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任邱顯智說,憂鬱症的症狀有情緒、想法、身體等三方面的問題。情緒方面的表現為:心情不好、心情低落、悶悶不樂、煩躁不安、哭泣、落淚、沒有興致等。 -
上班族壓力大憋出病 從日劇《半澤直樹》找到正能量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4035如果時常有不想起床上班、工作效率變低、忘東忘西等症狀,你很可能過勞了!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臨床心理科主任吳孟璋指出,過勞是1種身心耗弱狀態,長期處在高度壓力下的反應所表現出來的跡象,在生理方面可能容易疲倦、腸胃不適、頸肩背肌肉緊繃痠痛、常生病的狀況;心理上則容易有焦慮、生氣、情緒低落、過度敏感、缺乏耐心、失眠、暴飲暴食等反應。 -
新手媽媽育兒手忙腳亂 近半數感到挫折卻不敢說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4102該研究由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學者進行,研究對象為211名22至45歲的婦女,於生產後3年內接受網路調查,包含感知治療障礙量表、孕產婦社會支持量表、憂鬱、焦慮和壓力量表及是否有主動提出產後情緒疾患的問題。結果發現,超過一半受試者呈現產後情緒症狀,但其中5分之1卻未能主動透露並尋求協助;近一半的女性表示尋求協助是件極度困難的事情;超過3分之1者認為社會支持度不足。 -
武漢肺炎全球大流行 這些精神症狀恐讓疫情雪上加霜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683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精神醫學部醫師詹仁輝表示,武漢肺炎疫情爆發後,相關新聞幾乎攻占各類媒體版面。因病毒傳染力極強,部分患者甚至出現重症及死亡風險,為了避免被傳染,許多人都取消了旅遊行程,也減少親友間的聚會,外出也會戴上口罩,形成少見的景象。各國政府及團體紛紛宣布防疫政策,除了生活上的限制,人們的心理也受到了一些影響,例如: -
甩開憂鬱焦慮迎接正能量 從書寫感謝信開始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2994中華民國諮商心理師公會全聯會常務理事胡延薇表示,書寫感謝信函是個充滿愛的過程,能從經驗及記憶中感受到自我成長、被愛、受照顧、同理接納等較正面的感受,建議民眾應該常抱持著感恩之心,藉由感恩重新檢視自身生活,感受周圍人際的支持與關懷,幫助自己擁有更多的愉悅幸福感,來維持心理健康。 -
早洩男別怨嘆難脫單 近8成患者接受治療找回性福
兩性關係 / 愛愛這檔事5504臺大醫院泌尿科主任暨台灣男性學醫學會理事長張宏江醫師表示,早洩為男性常見的性功能問題,且常與勃起功能障礙有共病現象,台灣最新研究發現,相較一般男性,早洩男勃起功能障礙的風險多出12.7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