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心理治療
-
創傷症候群不只有經歷大事才會得 PTSD4大症狀1次看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5622很多人會以為一定要經歷戰爭、性侵、生死,才會有機率得到創傷後症候群(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簡稱PTSD),但台北市同伴心理諮商所所長余佳容在臉書專頁分享,創傷後症候群通常是由於經歷了嚴重的創傷事件而引起,其實事件的創傷嚴重程度取決於個人,並沒有統一的評判標準,只要這件事讓你的心理受到嚴重的創傷,那麼它就是「嚴重的創傷事件」。 -
巴金森氏症與老化不同 醫師提示:從非動作症狀可區別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4429曾經遇過一位80歲的女士,被家屬送到急診的時候,已經不會動、不會講話。衛福部桃園醫院神經內科王韋翔醫師表示,經過檢查評估,病人屬於較嚴重巴金森病,只是過去的症狀一直被家屬認為是單純老化,而沒有就醫檢查。 -
關心年輕世代情緒風暴 預防重度憂鬱急性發作阻止悲劇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19038近幾年,年輕族群憂鬱和輕生的消息時有所聞,尤其18至28歲的「年輕世代」,正處於剛進大學就讀或初入職場的社會新鮮人,共同特徵包括環境、角色的轉變,或是即將負起經濟重擔的任務,常萌生壓力而不自知。 -
安眠藥當零食吃!常見7大成癮表現 光靠意志力戒不了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451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一般精神科醫師李宜庭表示,成癮的成因複雜且多樣,即使一時停用成癮物質,倘若沒有繼續針對成癮疾病本身、共病和相關因素進行治療,常會反覆失敗,甚至衍生出其他種類的物質成癮。 -
中秋節憂鬱症狀恐加重! 醫授憂鬱症患者6大自救方法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842中秋節對於大部份的人而言是團聚的時光,期望與家人和朋友在一起享受假期,共同烤肉賞月,是件美好愉快的事情,但是對患有憂鬱症的明月(化名)而言,隨著中秋節的接近,心情反而更加低落焦慮、變得沒有食慾,空虛疏離的感覺也不斷在腦海中盤旋,覺得自己像處在黑洞中,無力面對外界的事物,甚至不想出門也不想說話,一想到要面對眾親友,就覺得壓力特別大。國泰綜合醫院精神科楊琇雯醫師將為你說明為何憂鬱症患者在節日來臨時,症狀會出現惡化,以及患者本身又可靠哪些方法自救。 -
如何走出產後憂鬱症? 親友可遵循4方法從旁協助患者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4201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社區精神科主治醫師林月屏說,產後婦女雌激素下降,使得5到8成的婦女出現失眠、焦慮或輕微情緒低落。與嚴重憂鬱症個案不同的是,仍保有對正向事物的快樂感受,在逐漸適應小孩作息且具有良好支持系統後,患者通常可以在10天內緩解。 -
孩子擔心病毒上身!洗手洗到破皮 就醫確診焦慮強迫症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441新竹台大分院新竹醫院精神醫學部醫師王彥欽表示,許多強迫症及焦慮症第一次發生時都在兒童及青少年期,強迫症包含持續且反覆出現的一些想法、衝動,而對個案造成困擾,以及為了忽略或壓抑這些強迫思考而出現的重複行為。 -
「煤氣燈效應」心理操控及虐待 發現3大警訊及時求助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436大家應該還記得這個曾席捲網路圈的熱議話題:王力宏前妻李靚蕾,驚爆自己遭受「煤氣燈效應」,而這個名詞並非新穎的事物,早在被李靚蕾提出前,就有不少男女為此所害。台北市童伴心理治療所心理師余佳容提醒民眾,快檢視自己與他人的關係,有沒有出現警示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