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心臟內科
-
心搏過緩嚴重恐猝死 無導線心臟節律器監心跳可預防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5908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心臟內科蔡維中醫師指出,心跳速度較慢,1分鐘心跳小於60下時,不一定代表有健康問題。有些人於深層睡眠時,心臟會跳的比較慢。有些年輕人或訓練有素的運動員其心肺功能較好,休息時的心跳小於1分鐘60下,心輸出量也能滿足身體需求。 -
36歲主動脈剝驟逝非罕見 基因缺陷是年輕族群致命殺手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4954台北榮總院內科部心臟科主治醫師陳震寰表示,36歲發生主動脈剝離,很可能跟遺傳基因有關,部分民眾在主動脈的血管壁上,某個部位會比較脆弱,當心臟打出血液不斷衝擊主動脈時,脆弱部位就有可能受傷出現缺口,血液會流到血管壁中,在長時間作用下,主動脈血管壁會因缺口注入血液,承擔壓力能力就變差。 -
小鬼遺體解剖死因初判 專科醫師推斷恐怕是心臟土石流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3145小鬼在家離世,媒體報導他可能有三高病史,洪惠風說假設傳言是真的,三高病人血管已經在堆積增厚,但不同以往觀念,血管內壁厚度不會增加,血流不會受到影響,而是血管外壁慢慢增厚,因此剛開始動脈硬化產生時,患者沒有明顯感覺,當血管外壁越來越後,影響到血流,才會發生胸悶、呼吸喘、心絞痛等症狀。 -
多功能生理監測器只有OK繃大小 檢測7天找出心房顫動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3959新光醫院心臟內科洪惠風主任表示,當心房顫動發生時,有的人會心悸、頭暈、氣喘、甚至昏倒,但也有人一點症狀都沒有,但是它最重要的問題,就是很容易讓人中風,要是罹患了心房顫動,每1年中風的機會是4%至5%,看起來好像不太高,但若經過10年可能風險倍增。歐洲心臟學會在8月29日發表的心房顫動治療指引中,強調了抓出隱藏性心房顫動的重要性,指引中建議所有大於65歲的病患,都應該不定時用脈搏或是心電圖來篩檢這種心律不整。 -
每4人有1位高血壓 部分吃藥仍難控制這方法可改善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2677按時服藥來控制血壓是不可或缺的,但部分患者在藥物治療上面臨血壓難以控制的困難,原因包含藥物的副作用、使患者體重過重或疾病本身為難治型高血壓等。王宗道理事長解釋,腎臟在血壓調控中扮演極重要的角色,高血壓導管治療可以透過調控交感神經活性,達到控制血壓目的。據目前臨床經驗,高血壓導管治療的療程僅1至1.5小時,且因為是微創治療,因此患者不需擔心傷口的問題,隔天即可出院。 -
慢性病患者只要注意血壓? 研究指出心跳也是關鍵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2591新光醫院心臟內科魏承駿醫師發表最新的心跳軌跡研究,分析金山地區3400名居民20年間的心跳軌跡,發現心跳變化的軌跡和死亡率有密切關係,心跳越快死亡率是呈線性增加,平均心跳數10年內不斷上升的群眾,死亡率是心跳穩定群眾的2倍以上,而原本心跳很快的群眾,如果能夠把心跳控制下來,發生死亡的風險其實可以下降到和穩定群眾一樣的。 -
心肌梗塞快撥打119救命 每延遲30分鐘死亡率增7.5%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4057成大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李貽恒表示,目前針對心肌梗塞緊急救治,心臟醫學會最新指引中強調,救護車中最好要有簡易心電圖設備,當有心肌梗塞疑似病患時,就能在救護車上馬上判斷,心電圖有沒有心肌梗塞徵兆,一旦初步確認有心肌梗塞跡象,就馬上送到能處理心肌梗塞醫院,免去轉院所耗費的時間。 -
金正恩傳心血管手術病危 國內醫生指出病因4大關鍵
健康養生 / 名人健康3149金正恩身體狀況成為國際關注焦點,是否病危,眾說紛紜。不過,菸癮大、體重過重、工作量龐大,加上家族史,這些都屬於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