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心臟移植
-
心臟病患接種mRNA疫苗 容易引發心肌炎、心包膜炎?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880根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COVID-19疫苗相關指引資料顯示,心肌炎是指心臟肌肉發炎,心包膜炎是包圍心臟周圍的纖維組織發炎。 這兩個情況可以單獨或同時發生(心肌心包膜炎),發病的原因主要為病毒感染(腸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等),也可能因其他原因(如免疫反應、細菌感染)引起心肌及心包膜的發炎反應。
-
心臟病患憂打新冠疫苗有血栓風險 相關注意事項整理包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3825新竹台大分院心血管中心林廷澤主任表示,最近疫情緊張,心臟科門診好多病人都在詢問能不能打疫苗,除了向門診病人耐心說明之外,林主任參考歐洲及美國心臟學會指引,整理出心臟病人擔心的問題,希望能夠在這麼緊張的時刻,讓病人能夠放心、安心,鼓勵大家踴躍打疫苗,盡快達到群體免疫效果。 -
男子體重飆破百公斤 醫評估不減重恐面臨心臟移植
醫美減重 / 體重管理3181尹文耀醫師說明,蕭先生因心功能差,無法立即進行縮胃手術,及術前必須做的胃鏡、食道、核磁共振等檢查,甚至因此導致麻醉風險提高,在會診新陳代謝科醫師及營養師協助下,積極控制飲食及配合運動,4個月的時間體重已成功降至146公斤,且心功能恢復到60,終於在今年3月順利接受縮胃手術,手術時利用腹腔鏡進行胃袖狀切除約3分之2的胃,縮小到開始只能裝3、40C.C的容量,後續再慢慢增加。 -
台大刷新醫學紀錄 心臟停跳50天仍順利接受移植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3583台大醫院外科部主任陳益祥指出,器官移植手術之前,交叉試驗如果呈陽性,移植後因為抗體發生超急性排斥機率極高,通常只能放棄移植。目前透過去除B細胞藥物、人類免疫球蛋白及血漿置換等方法,可以移除和抑制抗體的排斥作用,這就稱為「去敏化」(desensitization)。 -
心衰竭患者確診後 5年內近5成性命不保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3792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自2014年統計,國人平均住院天數為6.6天,但心臟衰竭平均住院天數可達12天,位居所有疾病住院天數排行的第11位,也是所有心臟疾病的第1名。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秦志輝指出,依照患者病情嚴重程度,心臟衰竭治療方式的選擇可分為藥物治療、介入性治療、開心手術及安寧療護。 -
如何遠離「疲球心」? 醫:從運動及飲食做起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3984楊先生多年前確診為末期心臟衰竭,只要稍微一動就開始喘,生活起居難以自理,所幸家人支持,並幸運地等到心臟移植,才終於拿回人生自主權。醫師指出,治療心臟衰竭藥物進步許多,患者務必規律用藥、定期回診,避免吃太鹹的食物,並做好體重管理。 -
心臟無法立即恢復功能 術後葉克膜救命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4736成大醫院在2008至2015年間總共為160多位急性主動脈剝離病人進行手術,其中有20位患者(約12%)術後需接受葉克膜的輔助。本團隊發現這些患者死亡率很高,最終有7位成功脫離葉克膜並且順利出院,配合藥物控制血壓及心跳,這7名病人都能回復到原本的健康狀況。其他不需要使用葉克膜的140多位病人,死亡率 -
換心後傷肝 口服新藥治癒率百分百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1268換心之後又傷肝,這該怎麼辦?據統計,國內心臟移植病患罹患慢性C型肝炎的盛行率為7%至18%,高於全球平均值1%,台大醫院完成全球首度較大規模的臨床研究,服用「無干擾素全口服小分子抗病毒藥物」,百分之百清除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