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心血管
-
RSV傳染性強!醫示警2大高峰期 2族群尤其提高警覺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4653呼吸道融合病毒(RSV,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是全球公共衛生領域關注的重點,特別對嬰幼兒和老年人造成嚴重的下呼吸道感染,給家庭照護和醫療系統帶來極大壓力。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最新統計,每年全球超過10萬名5歲以下兒童因RSV死亡。隨著台灣面臨超高齡社會的挑戰,嬰幼兒與老年人的健康防護成為公衛重要議題,應特別強化對高傳播風險的RSV防護。 -
糖尿病患手腳血循不良! 醫曝保暖重點防範心血管疾病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4089目前台灣已超過200萬人罹患糖尿病,且9成以上為第2型糖尿病人,由於其合併腎病變及心衰竭的人數及比率皆逐年攀升,且心衰竭病患近4成5合併有糖尿病,顯示糖尿病患為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群。振興醫院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李文齡指出,由於人體血管在天冷時會快速收縮,導致血壓上升、心跳起伏,容易引發心肌梗塞和腦中風等急症,糖尿病患應格外留意注重保暖。 -
胖大叔變身型男靠它助攻! 掌握血糖變化調整飲食見效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704857歲的張先生長期服用糖尿病藥物,血糖控制卻始終不見起色。有鑑於門診飲食衛教成效不彰,醫師建議他使用連續血糖監測儀,而非立即調整藥物。3個月後,張先生的糖化血紅素顯著下降,體重也減輕了5公斤。持續監測3個月後,糖化血紅素已達到治療目標,體重也進一步下降。重拾健康的他,穿上勁裝,神采奕奕地回診,展現了連續血糖監測在糖尿病管理上的顯著成效。 -
慢性疼痛並非無「藥」可救! 個別化運動計畫有效逆轉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559「為什麼醫師說組織已經修復了,我還在痛?」國泰綜合醫院復健科物理治療師蔡世瑩表示,身上的疼痛持續或是間歇出現超過3個月稱為慢性疼痛。即使已經超過組織正常修復的時間仍有疼痛,甚至沒有明確的病因也會感到反覆的疼痛。因此,慢性疼痛的治療需要跨專業的整合治療。 -
台灣安眠藥使用量驚人!3大類常用藥物解析 慎防濫用
醫藥衛生 / 藥品安全3905國人鎮靜安眠藥的使用率居高不下,每人每年平均吞下39顆安眠藥,數量相當驚人,若是將每顆藥一一排列,可以環島12圈之多,堪稱「全亞洲第一」,顯見國人鎮靜安眠類藥物濫用的情形相當嚴重。安眠藥就像是一把雙面刃,正確使用之下,的確可以幫助擺脫失眠困擾,若是使用錯誤,卻可能會傷身,安眠藥過量使用,主要會對肝腎造成傷害及抑制中樞神經,甚至導致窒息死亡。萬一有失眠問題時,最好先檢視自身的生活及睡眠習慣,並尋求專業醫師確認治療。 -
手術前還能吃藥嗎? 抗血栓藥物恐增加出血風險要注意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4166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手術成為許多疾病治療的最佳選擇。然而,手術前的準備工作同樣不可忽視,尤其是藥物的使用。許多患者在手術前會有許多關於藥物的疑問,如:我還能繼續吃藥嗎、哪些藥物需要停用?這些問題直接關係到手術的安全性與效果,有些藥物會使手術風險增加,但忽然停用也可能產生嚴重後果,因此必須謹慎對待。 -
愛喝手搖飲、晚睡不運動!10歲童竟罹脂肪肝 醫揪元凶
醫美減重 / 體重管理6723就讀小四的10歲陳小弟因感冒前往醫院看病,例行檢查發現體重竟50公斤,身體質量指數(BMI)達25,屬於肥胖體位。經進一步進行腹部超音波檢查,赫然發現肝臟呈現一片白亮亮的異常影像,確診罹患「脂肪肝」。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急診醫學部急診兒科主治醫師張毓珊詳細問診發現,陳小弟喜歡吃白飯和炸物,1天1杯手搖飲料,下課後就直接去安親班,回家常打電動到很晚才睡覺,沒有運動習慣,導致脂肪堆積在肝臟,進而影響健康。 -
心悸、臉潮紅?隱性高血壓恐上身 醫曝成因和治療方式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369736歲簡先生長期受到心悸與臉潮紅的困擾,經常感覺有股熱氣從體內往上衝,平常心跳也可能飆到每分鐘130下,四處求醫卻一直找不到病因,直到前往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就醫,才確診為「隱性高血壓」。研究發現,隱性高血壓可能與情緒壓力、工作環境及交感神經過度活躍有關。目前,治療方式與一般高血壓相似,包括使用血管張力素抑制劑、鈣離子阻斷劑、乙型交感神經阻斷劑與利尿劑來治療。然而,這些藥物對於年輕病人可能帶來副作用,且多數無法直接調節交感神經的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