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愛滋感染者
-
世界結核病日!疾管署聯合22縣市 推免費潛伏感染檢驗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7673以往結核病被視為絕症,紅樓夢裡的林黛玉經常咳血,醫界認為,應是罹患結核病,侵犯肺血管,造成血管破裂所致。如今醫藥科學昌明,但結核病仍為主要傳染疾病,去年全台新增6222名個案,專家提醒,結核病高風險族群應積極接受「潛伏結核感染篩檢」、完整的預防性治療,可降低9成以上發病的機率。 -
別誤解愛滋病!民眾不知「U=U」 汙名化成防治挑戰
兩性關係 / 愛滋病防治8030依據2023年進行的愛滋防治政策民意調查結果,有關愛滋病毒量測不到即不會透過性行為傳染認知度部分,疾病管制署直言,僅5成民眾表示了解「U=U」的概念,顯示此概念並未普及。台灣愛滋病學會理事長洪健清表示,台灣目前愛滋感染第1線治療處方單錠複方藥物,只要1天1顆,愛滋感染者便能控制病毒量,期望透過正確的衛教資訊,讓大眾更加瞭解愛滋病毒傳染途徑與「U=U」觀念。 -
愛滋病友心理健康不斷惡化 9成8患者曾有憂鬱情緒困擾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424社團法人台灣露德協會於今日舉行記者會,公布愛滋感染者10年生活品質調查報告,指出感染者隨著治療進步,使患者生理健康品質大幅提升,壽命延長與一般人無異。然而,報告也指出,愛滋感染者的心理健康品質與社會關係品質依舊很差,不僅憂鬱、失眠比例偏高,擔憂疾病汙名造成不友善對待,更形成社交孤立與退縮。 -
台灣愛滋通報「15至34歲」居多 安全性行為也存風險
兩性關係 / 愛滋病防治7321疾管署說明,我國今年截至7月新增通報確診愛滋感染人數計584人,與去年同期568人相比,略微上升3%;其中以15至34歲族群確診人數最多(367人,占63%),且增幅亦較明顯(增加11%),感染危險因子以「不安全性行為」為主(占92%)。 -
愛滋通報數降至940人 男男性行為捐血限制將重啟討論
兩性關係 / 愛滋病防治12800現行國內「捐血者健康標準」規定,男性間性行為者禁止捐血,隨著歐美先進國家著手放寬相關捐血限制,從永久禁止捐血修改為暫緩捐血,甚至縮減暫緩捐血期限,台灣也有意鬆綁,疾管署將於今年11月底前辦理2場「調整男性間性行為者捐血限制座談會」,蒐集各界意見,再召開專家會議討論。 -
今年西洋情人節要為愛人著想 接受篩檢一同防堵愛滋病
兩性關係 / 愛愛這檔事6687台灣愛滋疫情自2018年起已連續6年呈下降趨勢,愛滋病去(2023)年新通報感染人數共944人,與2022年的1,069人相較,下降11.7%,為2004年以來疫情新低!疾管署強調,愛滋疫情獲得有效控制,顯示診斷即刻服藥、提供多元篩檢、加速確診時效及推動暴露愛滋病毒前預防性投藥(PrEP)等防治策略的成效。 -
猴痘國內死亡首例!30歲男病發不治 檢查還發現染愛滋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4297國內出現首例猴痘(Mpox)死亡個案,1名本國籍30多歲男性未曾接種過Mpox疫苗,今年8月出現相關症狀,但遲至9月11日就醫,通報確診。個案就醫時身體免疫狀況極差,後續檢查又發現為愛滋感染者,因病情嚴重,於11月1日死亡。初步研判,死亡原因為延遲就醫,導致無法及時診治而死亡。 -
孩子罹患愛滋!暖醫化解母親憂慮恐懼 新觀念揮別歧視
兩性關係 / 愛滋病防治3879為表揚致力投入於愛滋零歧視與去污名的第1線健康照護者,由國際愛滋病學會(IAS)發起、吉立亞醫藥(Gilead)支持的「我和我的健康照護者」提名活動,這次台灣共有5組獲選,於23日舉辦頒獎典禮,期望藉由他們的經驗鼓勵更多人提供HIV感染者友善的醫療照護,讓感染者能被一視同仁的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