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憂鬱
-
口乾症需顧好口腔保健! 醫:每3個月要洗牙、塗氟1次
健康養生 / 口腔植牙3744嘴巴乾燥嚴重也是種疾病,老年人因慢性病上身可能會引發口乾症,連帶導致患者易有口臭、齲齒、牙周病等口腔狀況,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口腔醫學科主治醫師許玲欣建議,針對口乾症患者每3個月應進行1次牙科檢查,並進行專業潔牙以及全口塗氟。 -
乾眼症文明病!中醫補血氣、護肝腎 輔穴位按摩助緩解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803張賜興醫師舉例,有1名更年期婦女睡眠品質不佳,眼睛乾澀已有多年,嘗試過西醫、針灸、按摩等多種療法都無法治癒,決定轉由中醫治療,前來診所看診。經過中醫辨證施治,同時以針灸和中藥治療,使用如四物湯、加味逍遙散、杞菊地黃丸、滋腎明目丸等等來補肝腎陰虛,並且輔以荷爾蒙補充,如大豆異黃酮、蜂王乳等,治療約3個月後,患者的乾眼症狀已有顯著改善。 -
新手媽媽陷低潮!產後憂鬱症狀難克服 應儘快求醫解決
健康養生 / 話題懶人包3700《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近半年內「產後憂鬱症狀」話題的網路聲量表現,可以發現「容易有負面想法」備受有相關經驗網友討論。 -
過來人親解憂鬱!與憂友對話 蘇禾3方面做到同理陪伴
醫藥衛生 / NOW人物5433肯愛協會秘書長蘇禾以憂鬱症過來人的身分表示,「憂鬱症是一個凍結的情緒沒有化解」。整體社會因文化教育關係,民眾已習慣迴避情緒,就像孩童常被家長斥責「不可以哭」、「不能生氣」、「大笑很難看」等話語,日後成人也就習慣隱藏情緒,將心情凍結起來壓抑自己,一旦某天爆發演變成疾病,甚至有衝動性行為時,容易釀成不可挽回的遺憾。 -
抗癌不是1個人的事 7家醫院試辦以癌友家庭為中心照護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6932國健署今(24)日舉辦「家庭同心,癌友放心」記者會,國健署癌症防治組組長林莉茹表示,罹患癌症之後,必須承受身、心、靈與經濟上的重大衝擊,癌友很難獨自承受如此大的壓力,對於初次罹癌1年內的癌友,面臨個人身心重大轉變,家庭支持更顯重要。 -
有幻覺、個性改變! 評估「思覺失調症」風險1表檢測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7268在台灣,思覺失調症的社區盛行率約在0.27%至0.3%,患者容易有幻覺、妄想、憂鬱焦慮、個性改變、社交疏離、無法集中注意力等症狀!為了幫助患者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提高預後改善狀況,有專家設計「思覺功能障礙自我檢測表」,提供給有需要的民眾進行檢測。 -
青少年罹患憂鬱症想自殺! 醫建議家長從13個病徵觀察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7040衛生福利部台北醫院精神科醫師陳昱文表示,企圖自殺和自殺身亡的青少年中,多數有罹患憂鬱症,且具13個共通性特徵,若能早期發現,早期介入治療,將能阻止悲劇發生。 -
老年人身體檢查正常卻出現疼痛感? 當心憂鬱症找上門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6188台北慈濟醫院身心醫學科醫師張芳瑜強調,由於失智症與憂鬱症有許多症狀重疊,因此老年人憂鬱症評估必須更完整,要涵蓋抽血檢查排除內外科疾病、藥物、營養的影響,還要有醫師的會談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