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把脈
-
脈診儀實現中醫科學化 有助脈象資料庫建立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4936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孫茂峰醫師表示,傳統中醫以「望、聞、問、切」四診,做為診斷疾病的方法,其中把脈問診,從古至今更是已沿用了兩千多年,是中醫治療不可或缺的步驟。不過,由於脈象千變萬化、因病各有不同,脈象形成顯得複雜難解。許多人會質疑把脈問診不夠客觀且沒有量化的數據,診斷上又常受限於中醫師個人的經驗值,藥方的使用也難免會因主治醫師而異,以致有些人認為中醫的診脈過於玄妙、無法全然信服。而民眾選擇以中醫為主的治療比例僅佔3成左右,仍屬少數。 -
產婦坐月子不忌口 狂嗑麻油雞內痔竟噴血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3798臨床上,痔瘡成因多。久坐久站、因病長期臥床、缺乏運動、蔬果攝取不足,懷孕婦女易受壓迫、過度肥胖,以及後天性疾病如肝硬化、腹水,腹腔內腫瘤和攝護腺肥大等,都可能造成痔瘡。 -
生理期喝黑糖薑茶減痛 不見得每個人都適合
兩性關係 / 女人幫5099根據體質狀況和生活習慣綜合判斷,廖芳儀指出,張小姐氣滯夾濕,黑糖薑茶對她來說偏甜膩,不但無法有效改善體內氣行不暢,甚至可能加重體內濕氣。 -
心跳每增1拍少活4個月 規律運動可延長壽命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7國家衛生研究院温啟邦教授表示,他從健檢中心的資料庫中分析發現,如果把抽菸、高血壓、膽固醇或糖尿病等容易導致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去除之後,剩餘的數據仍然顯示出「心跳偏快」,恐會導致壽命減少的的結果。 -
夏日冷飲甜食來者不拒 小心牙病找上你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2794台北慈濟醫院中醫科徐培珊醫師表示,江女士雖然不曾發生牙齦不舒服的狀況,但連日高溫,耐不住酷熱的她,冰飲不斷,也因天熱食欲不佳而吃了不少甜食,引起脾胃溼熱,造成牙齦腫脹不適。以中醫角度看,甜食容易生痰溼,江女士就是多吃了甜食、飲料,脾胃才有溼熱的狀況,導致牙齦腫脹。
-
比丘尼隱忍痔瘡20年 穴位療法擺脫宿疾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2912一位出家30多年的比丘尼,罹患痔瘡已長達20年多年,從原來的排便不順、偶爾出血,內痔隨著時間漸漸增大,最後竟脫肛而出。振元中醫診所羅永欽醫師表示,這位年約50多歲的比丘尼,就診時訴說長期忍受痔瘡之苦,期間不僅引發火氣旺盛,一個月內至少有半個月必須忍受嚴重口臭,嘗試過各種退火方式也沒有成效。加上每次如廁都要花20分鐘以上,完畢後還須清洗,甚至將脫肛內痔塞回。每1至2個月就會嚴重出血,一發作就是持續7至10天,簡直苦不堪言。 -
內痔釀成脫肛出血 穴道刺激擺脫隱疾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2492女性患者尤其忌諱就醫,若加上長期便秘的情況,肛門長時間用力不當,使得肛門管黏膜下層的靜脈發生曲張,久而久之會合併黏膜和肛門周圍皮膚的脫垂。每次上廁所不僅會流血,更有人上完廁所後滿身大汗,還得沐浴換衣,苦不堪言。 -
女師得痔難啟齒 中醫穴道治療免尷尬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2359收治黃老師的振元中醫診所羅永欽醫師表示,患者自訴每到夏天上完廁所一定要洗澡,因為用力解便而滿身大汗,有時候還會出血。5年前患者前來就診時有4顆嚴重脫肛內痔,其中兩顆竟有玉荷包荔枝般的大小,採用傳統點藥使其脫落;另外兩顆痔瘡則約藍莓大小,透過穴道刺激療法,患者無須忍受疼痛就能將痔瘡治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