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抗藥性
-
感染科專家憂未來恐爆發BQ.1疫情 單日可能新增3萬例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2128有感染科專家認為,11月底將爆發BQ.1疫情。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今(16)日表示,疫情一定有起伏,下波在哪個時間就很難確定。至於哪一支變異株會入侵,仍須透過監測繼續觀察,是否會發展為主流株。國際常見的變異株BQ.1、XBB都出現本土個案,不少專家認為接下來將有新1波疫情,2023年1月初將爆發XBB疫情。王必勝表示,各界一致認為疫情不會完全無起伏,但是在12月或1 月都很難確定。當然主流病毒株是哪支,仍須透過監測繼續觀察。 -
癌症控制新選擇 免疫細胞治療幫肝癌患者降低死亡風險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2888癌症蟬聯國人10大死因第1名已長達40年,每年奪走約5萬條人命。陶聲洋防癌基金會陳光耀董事長指出,癌症標準化治療發展至今,仍缺乏兼具精準、副作用低且控制率佳的治療選擇。而將人體相容性高的免疫細胞應用在癌症治療上,近年來已被認為是癌症控制的新契機。記憶型T細胞的免疫細胞治療已取得美國FDA肝癌孤兒藥資格審查,更於今(2022)年在台灣獲得臨床研究資格,接軌美國在台對肝癌患者進行收案,目前已有院所簽約完成,部分院所衛福部已審查通過,共計將有13家醫院合作收案。 -
國內首創「眼藥技術平台」鎖定眼科 盼成為產業加速器
醫藥衛生 / 生醫產業2673相信需長時間盯著3C的你,因為眼睛出現疾病,正在使用眼藥。全球眼科藥物市場在2020年規模超過300億美元,2028年上看704億美元。經濟部技術處8日宣布,以科專計畫補助工研院打造出全國首個「眼藥技術平台」,針對「青光眼及濕式黃斑部病變」,開發出全球首創「雙標靶」青光眼藥水以及「不須眼內注射」的濕式黃斑部病變藥水。 -
4位愛滋感染者有1人曾被拒診 各界齊打造「友善醫療」
兩性關係 / 愛滋病防治249810月底的同志大遊行,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曾上台宣講,說明我國的愛滋病防治相關進程並且鼓勵各界消弭對感染者之偏見。然各界對於愛滋病的疑慮仍未解,不少感染者想就醫卻被技術性針對。近年醫學界推廣的是U=U,也就是接受治療後,測不到病毒就不具傳染力。阿學表示,近年U=U的觀念被廣泛推廣,醫療侵權漸有改善,有愈來愈多感染者願意站出來爭取權益。同時社會對於感染者的態度也漸趨正面,並且願意提供更多協助。羅一鈞表示,國內愛滋指定醫院已有80多家,病友已經可在70多家指定藥局領藥,未來愛滋病友領藥將可更加方便。 -
莫德納次世代疫苗已接種83萬劑 羅一鈞透露準備下週打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2366莫德納次世代雙價疫苗於10月11日開放18歲以上成人接種,作為第2次追加劑(第4劑)。次世代疫苗開放18歲以上成人接種後,從過去的單週20多萬人接種,到46萬人次接種,打氣相當熱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目前次世代疫苗存量約有200萬劑,相當足夠。 -
邊境解封國門開!秋冬3大病毒蠢蠢欲動 4大族群風險高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92台灣10月13日重啟國門、鬆綁邊境,但本土新冠疫情仍處高峰,流感病毒蠢蠢欲動,國內醫界權威專家提出「3防4族」口號,提醒長者、慢性疾病患者、老菸槍、外出族等高風險族群,務必預防新冠病毒、流感病毒及肺炎鏈球菌等3大病毒。 -
3旬男罹肺結核!雙親也確診 醫:同住家人感染風險高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09430多歲的王先生是名竹科電子廠從業人員,平時生活規律並無不良習慣。今年初因連續多日發燒及呼吸急促就診,透過胸部X光檢查發現右側有大量肋膜積液,且出現呼吸費力及血氧濃度下降等瀕臨呼吸衰竭徵象,被醫師診斷為肺結核合併結核性肋膜炎。 -
本土+23458!死亡數+18 男嬰確診加染綠膿桿菌過世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2145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今(9)日宣布新增23,458例本土個案,211例境外移入,18例死亡個案。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今天新增最年輕死亡案例為1名8個月大男嬰,無慢性疾病,但因新冠病毒與綠膿桿菌雙重感染下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