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拇指
-
長者最怕骨刺、骨鬆和關節炎 醫:從日常預防保養做起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3732若要預防骨刺發生,應避免長時間重複性地使用關節,定期休息、適度運動、保持健康的體重,避免體重過重對關節產生額外的壓力,必要時使用支撐性工具,如鞋墊、護具等,可減少關節的壓力,藉此減少骨刺的發生;倘若出現骨刺,常見疼痛不適感、腫脹或活動範圍受限等,依據診斷結果可使用非類固醇消炎藥物、止痛藥或其他抗發炎藥物來緩解疼痛,也可以透過物理治療幫助減輕疼痛,改善關節功能,嚴重者則可能需要透過手術切除骨刺,以修復受損的關節組織。 -
產後憂鬱別怕 中藥茶飲搭穴位按摩助新手媽媽走出低潮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4331迎接新生命後,生活中的各項新挑戰開始接踵而來,大多數的母親都會把重心放在照料新生兒上頭,而往往忽略了自己身體與心靈是否修復完成,然而身體經歷一場巨大變化後,大約7到8成的產後婦女會陷入情緒的低潮 -
清明易過敏、皮膚病擾! 中醫鼓勵按壓3穴道抵禦風邪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2675中醫師周宗翰說明,清明時節,人的毛孔已經打開,但陽氣還沒有充分到達體表,人體抵禦外邪的能力還很弱,這時風邪會趁虛而入,最開始會進入人的肌膚之間,影響毛孔的開合,此時發病主要表現為傷風感冒,癥狀以高燒、怕風、自汗、肌肉關節疼痛為主。 -
手指喀喀響恐板機指惹禍! 骨科醫警告2族群小心防範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5065不少民眾退休後,開始有「手指卡卡」的狀況,甚至出現肌腱攣縮、手指無法伸直的症狀,那很有可能是患上「板機指」。骨科醫師表示,目前板機指可透過「傳統手術」或「經皮穿刺術」來治療,待術後加上手指復健一起進行,很快就能讓手指恢復正常。 -
手腕痛擰毛巾都吃力! 三角纖維軟骨損傷自我復原力低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4987許多人有過手腕疼痛的經驗,像是跌倒時用手掌撐地、停放機車時用力拉動摩托車之後,或是日常工作搬重物扭傷、挑戰瑜珈高難度動作等。如果疼痛部位在小指那一側的手腕且久不消退,很可能就是三角纖維軟骨受傷了。復健科醫師表示,手腕尺側三角纖維軟骨損傷後的自我修復能力較差,若進行保守治療至少需要3個月,最長可能耗費1年之久,若搭配增生療法則能啟動組織修復,有助縮短復原期。 -
大掃除肌肉痠痛跟著來!醫揭預防5招 舒緩疼痛也有效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932奇美醫學中心復健部主治醫師董宥汝舉例,常見掃除後肌肉受傷的情況,像是媽媽手、網球肘、五十肩、下背痛、管家膝及足底筋膜炎等症狀,為避免肌肉受傷,民眾在掃除前先做「5招」暖身運動、伸展肌肉,預防肌肉痠痛上身。 -
耳鳴非小事!恐伴隨暈眩、重聽 醫揭內耳3大疾病關聯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913你是否曾在夜深人靜時聽到嗡嗡的耳鳴聲?1名48歲的中年男子,因長時間忽視耳鳴症狀,嚴重時甚至會產生暈眩、天旋地轉,需躺在床上休息超過半天才可能稍微恢復,因此常不敢外出,讓他的生活品質大受影響,經檢查才發現是罹患了「內耳疾病3兄弟」3大病症。耳鼻喉科權威醫師李宏信指出,耳鳴、暈眩、重聽是常見的「內耳疾病3兄弟」。耳朵的結構從耳界(肉眼可見的耳朵部位)向內延伸,可以分成外耳、中耳以及內耳3大區域。內耳位於中耳的上方、旁側,內耳的構造長得像個蝸牛體,也如同蝸牛般有觸角形狀,內耳蝸牛體呈現出3個觸角狀稱為「三半規管」,也就是蝸牛體的部分受了傷,便會產生暈眩感。 -
放射碘治療仍無效! 多重標靶藥物甲狀腺癌治療新選擇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166你的喉嚨有硬塊嗎?根據最新台灣癌症登記報告,甲狀腺癌已連續3年蟬連女性10大癌症第4位,好發族群為45到55歲的媽媽族群。台灣甲狀腺醫護衛教暨健康促進協會諶鴻遠理事長表示,9成左右的甲狀腺癌患者屬於腫瘤分化良好、預後佳的類型,但其威脅仍不可小覷,一旦患者無法使用放射碘治療,10年存活率驟降為10%。現在國際指引提出全新的2線多重標靶藥物,成為無法使用放射碘療法之病患新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