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拔罐
-
瘦身雕塑新技術 隔空減脂擊退難纏贅肉
醫美減重 / 美容整形1260腰腹、大腿脂肪,是女性最難消瘦的夢魘,而坊間消除脂肪的方式琳琅滿目,主要可分為侵入和非侵入兩大類。臺安醫院皮膚科主任曾德朋醫師指出,傳統抽脂手術都必須麻醉動刀,過程中必須承擔麻醉傷及神經,或脂肪進入血液的栓塞風險,若一次取出逾2000c.c以上的大量脂肪,較易產生皮膚鬆弛或橘皮組織現象,需較長的修復期;縮胃或減胃手術則從控制飲食量為出發點,但也有術後適應症需考量。 -
中暑刮痧眉角多 中醫師:非越痛越有效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11371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科醫師陳煒達表示,刮痧常見的適應症主要有兩大方向,其一為「表證」,即中醫所謂的「外感」(風、寒、暑、濕、燥、火六邪入侵人體所造成的不適),包括身體遭遇外在天氣變化或避菌產生某些偏性而出現不適症狀,感冒和中數都屬於此類,初期可透過刮痧緩解;另一種則是「氣滯血瘀」,當身體的體液代謝功能變差,就會出現沉重的悶脹感,易產生慢性筋膜炎,可藉由刮痧或拔罐來緩解,改善體液循環。
-
這些食物吃多了 小心頭痛跟著被誘發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871台北榮陽頭痛醫學團隊提到,臨床上,頭痛門診有一半左右的患者,每個月超過15天會頭痛,甚至天天頭痛,稱為「慢性每日頭痛」。許多人不知道如何處理疼痛,因此演變成「止痛藥成癮」,或是所謂「藥物過度使用頭痛」。事實上,每周使用止痛藥嚴格限制在2天以下,就不會產生依賴性,如果1個月服用止痛藥超過10天,頭痛頻率反而會增加,稱為藥物過度使用頭痛。 -
偶像劇以小腦萎縮症為題材 鼓勵病友勇於追夢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3444小腦萎縮症是一種特定基因缺陷遺傳性疾病,又稱為「脊髓小腦失調症」,佑德中醫診所院長張賜興醫師表示,由於局部氣血循環不良,細胞供氧程度不足,無法到達頭部,自然會產生機能代謝失常,而出現小腦萎縮症現象。
-
一場意外腰痛20載 膏藥外敷告別疼痛人生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3348膏藥外貼療法根據中醫「不通則痛,通則不痛」原理,具有簡便易用、藥效通透、使用安全等治療優勢,廣泛應用於臨床外科、骨傷科、皮膚科、五官科、肛腸科等疾病的治療及預防上。對內科、婦科疾病也有顯著療效,可彌補中藥內服法的不足,增加治療功效、提升治癒機會。 -
乳癌化療傷元氣 中醫扶正祛毒抗癌
癌症新知 / 乳癌2858喜豐堂中醫診所院長葉金隆醫師,致力於傳統中醫治癌40餘年,曾收治一名年近40家住新竹的林姓中年女教師,當時被西醫確診罹患乳癌,左胸有一直徑達3公分的惡性腫瘤。經西醫化療幾次後,雖腫瘤有縮小的跡象,但卻元氣大傷,成日昏沉疲憊,半年後腫瘤還轉移到右乳,讓她萬念俱灰,因此尋求中醫的協助。 -
八旬老翁頸椎骨刺怕開刀 外敷內服遠離疼痛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494老伯伯曾因跌倒造成肩頸受傷,加上年紀大導致頸椎退化。起初只是脖子痠痛,直到2、3年前開始出現肩膀、頸部僵硬,且頸部動作範圍只能在上下左右20度以內,並伴隨轉頭脖子疼痛、手臂發麻的情形,嚴重時甚至痛到哀嚎,經西醫檢查發現頸椎骨質異常增生(俗稱骨刺)。因嚴重的疼痛以及不舒服,通常由兒女開車陪伴就診。經中醫治療1周後,便能自行搭車至診所就醫了,持續治療2個月即改善了八成。 -
眼脹痛、單眼凸、常頭痛 小心鼻竇炎上身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8691弘光耳鼻喉科診所院長及中山醫院主任醫師、博仁綜合醫院耳鼻喉暨頭頸部外科主任許文龍醫師表示,患者初診時眼睛脹痛且眼壓高的症狀已有一年之久,期間跑遍多家眼科,都找不出病因。一度懷疑為腦部腫瘤壓迫所致,到大醫院進行斷層掃描,卻都沒有異常,讓他不知該開心還是難過。後來才在眼科醫師的建議下,轉到耳鼻喉科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