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持續發燒
-
婦人高燒伴隨聽力減退 肉芽腫性血管炎惹禍
醫藥衛生 / 罕見疾病3400成大醫院一般內科主治醫林峻宇表示,肉芽腫性血管炎屬於全身自體免疫性疾病,全身多處小動脈、靜脈及微血管的管壁發炎,侵犯上、下呼吸道和腎臟。一般臨床症狀會從鼻黏膜異常,以及肺組織的肉芽腫性炎症開始,主要表現為鼻炎、副鼻竇炎,肺病變和進行性腎功能衰竭。隨著病程進展,惡化成血管的彌漫性、壞死性、肉芽腫性發炎等症狀。 -
「川崎病」血管炎好發幼兒 發燒逾5天是警訊
醫藥衛生 / 罕見疾病2045台大兒童醫院院長吳美環表示,川崎病是一種原因不明的血管炎,好發於幼兒,除持續發燒4、5天以上外,看得到的症狀包括二側非化膿性結膜炎、口腔黏膜發紅、四肢肢端皮膚脫皮、紅疹及頸部淋巴結,看不到的症狀則是冠狀動脈發炎變化。 -
快問快答》10大常見問題 一次搞懂腸病毒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081腸病毒是一群病毒的總稱,包括23型A群克沙奇病毒、6型B群克沙奇病毒、3型小兒麻痺病毒、30型伊科病毒及最後發現的68至71型腸病毒等60幾型,近年又陸續發現多種型別。此種病毒世界各地都有,通常在夏季、初秋流行,台灣地區因位在亞熱帶,所以全年都可能有感染之發生。 -
單週腸病毒就診人次近萬 開學當心病毒擴散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1909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近期腸病毒疫情仍處於流行期,近四週門診就診人次分別為9,747、9,811、9,536、9,642人次,與流行閾值9,696相當。第34週急診病例千分比4.76,略高於流行閾值4.35。 -
肩頸痠痛發燒 竟為頸椎感染細菌
醫藥衛生 / 罕見疾病4648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骨科主治醫師趙顗絢指出,陳太太到骨科做初步檢查時,除了頸部活動稍微受限以外,還輕微發燒。X光片結果為一般退化性疾病的表現。經磁振造影檢查發現頸椎小面關節有感染情形,無論是血液或穿刺抽吸檢體的細菌培養,結果都顯示為金黃色葡萄球菌。
-
長期不明原因發燒 竟為大腸癌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3541成大醫院核子醫學部主治醫師邱南津表示,發燒是許多疾病都會有的共同症狀,雖然大多數的發燒患者會自動退燒,或很快找出病因,但是也有少部分病人發生持續性不明熱,難以確定成因。 -
今年首例新生兒腸病毒重症 加護病房急救中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2111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說明,小男嬰出生前幾天,母親出現發燒、身體不適等情形,因此選擇剖腹產。初步研判,寶寶可能是在產程中遭伊科11型腸病毒感染,但也不排除是出生後,在親友探視時未做好清潔工作,將病毒傳染給寶寶。 -
遵照5大飲食指南 確實減重不復胖
醫美減重 / 體重管理2124根據衛生福利部定義,理想體重範圍BMI應介於18.5至24,而體重過重則是超過24、肥胖為大於27;在腰圍的部分,男性應小於或等於90公分(35吋),女性則小於或等於80公分(31吋),否則稱為肥胖。趙振瑞表示,肥胖發生的原因在於消耗與攝取的能量不平均,所謂的減肥,即減去身體過多的體脂肪組織(俗稱:肥肉)。